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浪潮新消費”(ID:lcxinxiaofei) ,作者:白帆,36氪經授權發佈。

近日,浪潮新消費✖弘章資本新品牌閉門會在上海舉行,近40位消費創業者、投資人蔘與,5個小時的深度分享討論,讓我們看到了新品牌熱潮下不一樣的底色。

在其中,弘章資本創始合夥人翁怡諾不僅做了主旨分享,也參與討論和回應了很多有意思的問題。多年消費投資經驗,讓他對消費品的基本盤有深刻、獨到的判斷。

先摘取其中六個側面24條思考,與大家共享。

1 品牌生意的大小

1、什麼是大生意?把基礎的東西做出差異化就是大生意,但基礎的東西做出差異化難度非常高。倒過來看,很小衆的東西容易切入準確,容易有一盤自己的市場空間。但反過來,它的總容量就沒有大。

2、我這麼多年在這個行業裏面,分享一個有意思的經驗,就是幾乎所有的創業者幾乎都會高估自己所做生意的大小。

有的東西就是一個相對小的生意,這是天然屬性。沒有那麼多百億千億的市場,很多上市公司也就只有幾十個億,所以不要高估了自己這門生意的大小,天花板其實很低。

但大小隻是個人偏好,也不是一定要做大生意纔有意思,生鮮跑道很大,能做好的其實鳳毛麟角。

3、機會是什麼,倒過來做,就是大家都在做低定位的時候,我們倒過來做高定位,大家都飄在上面時,那我反過來做低的。

2 品牌與性價比

1、品牌的兩大功能:構建信任,與衆不同。貴的東西是有炫耀心理的,貴的東西的本質是品牌。在最末端、便宜的東西,它的內核就是性價比。

2、飲料是個極難做的生意,飲料的內核絕對不是品牌,是渠道,是一分一毫一個個小店打出來的,但飲料是個超級大的生意。

3、一個企業的成功一定不是唯品牌論,這是我們的核心觀點,它一定是多元因素組合,往上拉的品類品牌的權重會很高,越往下沉,裏面的影響因素是非常多元的。

4、品牌的拐點特別難抓,藝術大於理論計算,要看投資的手感,就是認知深度。其實真的好的項目是會有手感的,就是特別想在某個時機去做這件事情的時候。

3 品牌從0到1

1、物理產品跟互聯網產品不是一個邏輯,物理產品你要極其熱愛,用星巴克老大的說法,就是將心注入,就是要窮盡。你得讓我們感知到,你得秀出來。

2、新品牌0到1其實沒啥資源,但還是要做點事,那最好的方式就是讓產品說話。

3、對產品有深度的理解,它反映在供應鏈整合上。不是說包裝,這還只是技術環節,有的時候是想的出來造不出來,這是核心問題。反過來說又是你選品的問題。

4、我們真的要做一個事情,其實是要看它的供應鏈成熟度。從安全性來說,目前我看到在這種品牌認知效率下降的大背景下,優質供應鏈的騰挪空間會更大。

4 品牌的天然認知

1、喫是人類獲取愉悅感成本最低的生意。

2、品牌能夠對大家形成認知,需要有記憶點,最好的記憶點是味覺。壁壘往往是味覺,就比如說像我們特別喜歡調味生意,其實很簡單,大家看所有食品的上市公司裏邊,調味品淨利潤是最高的。

3、品類我們最喜歡的實際上是天然認知,就是這個認知是什麼還蠻重要的。如果完全沒聽到過的東西,你要做一個東西出來,這個教育市場的代價也太大了。

4、代餐本身是個反人性的食品,我們一直不喜歡那種反人性的生意,基本上都是餓了幾天以後還是要喫頓火鍋,那我寧可去投火鍋,不希望跟慾望鬥爭的生意,那個太難了。

5 品牌與流量

1、整體來看,我覺得流量玩法現在變成一個基本功了,你在杭州遇到10個人,可能5個人都能給你講流量玩法,這是一個氛圍。但反過來說,今天從0到1裏邊,權重哪些比較高的話,我第一選擇肯定是產品定位。

2、新品牌崛起,大都是玩電商運營起來的,但大家都很清楚,本身它的流量玩法的規律性並不強,你還需要不斷迭代。

這導致某個品牌可能階段性試出來一些打法,馬上就全都跟進了,這種差異是以月計的。反過來我們開玩笑說,誰把一些傳統的商超運營模式搞定,都20年了,堆頭費還是那個堆頭費。

3、很多時候線上線下不是個問題,流量哪裏便宜咱就往哪走,本質上這是一個流量跟供應鏈算帳對接的事情。

但到最後撓頭的都是供應鏈,所以我們最喜歡講的兩句話叫起勢靠流量,生死供應鏈。你一盤生意要起來,反正得抓對了一件事情,要麼開店,要麼在哪個平臺自己想辦法把這些流量組織出來。

在起勢流量做對的時候,你的空間就在於要在規定時間裏,迭代出消費者喜歡的、可持續有復購的供應鏈,這是非常生死攸關的事情。

兩件事情不斷迭代,就構成了這個商業模式持續的構建。所以說偉大是熬出來的,真的都是熬出來的。

6 資本、速度與下沉

1、資本我覺得這不是個問題,一單單賣有一單單賣的快樂,你賣的快你有賣的快的痛苦,這個不重要。大家不要把一個概念足夠抽象化以後,自己給自己設置很多問題,包括到底線上還是線下,其實就是個標準的僞命題。

2、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面利潤對大家不重要,現金流很重要。你要想明白,你這盤生意現金流到底是怎麼賺的,背後的供應鏈邏輯極其重要,某些點到底擠壓了你什麼。

3、所謂做品牌,就是認知池子的積澱問題,池子需要用時間來的,有些東西快不了。一開始爬坡的速度比大家想的要慢的多,所以大家不要指望說我馬上哪個東西要2、3年就爆起來,那都是故事,品牌成長的路徑比大家想的要長很多。

4、一旦有人跟你競爭做類似的東西,如果都跑不快的原因,是大家的供應鏈都很難。反過來說誰能先抓到供應鏈的點,纔會真正形成那個壁壘。

5、整個中國經濟,包括整個大消費行業的機會,實際上就是下沉市場。反正一波一波往下走唄,大家都是從勢能高的地方往勢能低的地方逐步下去。

6、今天阿里跟京東都在乾的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在下沉市場搶到更多的消費者轉換。拼多多實際上是倒過來,它先佔了那個地方,然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流量,然後從末端往上打。一個是品牌化往下打,一個是把自己洗白了往上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