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被鸚鵡耽誤我的廚子,最近很多粉絲詢問,老婆懷孕了還能養鸚鵡嗎?丈母孃讓我把鸚鵡送人,很多鳥友都比較困惑,鸚鵡家裏飼養的好好的,怎麼就會有病呢?今天就給大家闢個謠,懷孕家裏還不能養鸚鵡?

鸚鵡熱

目前鸚鵡傳染給人的疾病主要是鸚鵡熱,那麼鸚鵡熱是什麼呢?鸚鵡熱是一種由於人類接觸病鳥而發生的疾病。100多年前,人們發現由於經常接觸鸚鵡有時會得一種“肺炎”,於是人們將其定名爲鸚鵡熱。後來,人們又將其稱爲鳥疫,因爲人們發現,除了鸚鵡而外,鸚鵡熱影響着很多鳥,包括所有的鸚鵡和至少 130種非鸚鵡的種類,尤其是鴿子,它也影響着哺乳動物如:豬、家貓、羊、馬、狗、牛、人。這種病是由衣原體所引起的,衣原體是類似於細菌或病毒的一種微生物。鸚鵡熱衣原體主要存在於病鳥的體內,通過各種方式傳播給別人的鳥或者人。當人們吸入含有病原體的空氣時即會感染此病,養鳥者在清掃鳥籠、鳥糞、投餵飼料或撫弄愛鳥時,如不當心就會成爲被感染者。

人患病症狀

潛伏期1~2周,長者可至45天,鸚鵡熱臨牀表現有多樣性,可緩慢起病,體溫在3~4天或更長時間內逐漸升高,但多爲急性起病,出現頭痛、高熱、寒戰、胸痛、周身不適和厭食。最初是乾咳,但有時有粘液膿性痰。病死率可達30%。據報道,毒性強的毒株引起者病死率更高,逐漸康復的期限可能較長,嚴重病例更長。鸚鵡熱對人類的影響比較輕微而且很容易醫治,但是對於免疫能力較低的病人和老人影響比較大。

鸚鵡患病症狀

患病鸚鵡精神委頓、厭食、眼和鼻有膿性分泌物、打噴嚏、拉稀、後期脫水、眼睛無神、消瘦。幼齡鸚鵡常歸於死亡,成年鸚鵡可康復,但長期帶菌。引進的新鳥先要了解當地是否有衣原體病存在,有條件的可做血清學檢查。隔離觀察2周後方可入羣,病鳥糞便、墊料、羽毛要認真處理,籠具應嚴格消毒,消滅吸血昆蟲,嚴防此病傳播。

鸚鵡患病治療

鸚鵡隔離治療,以防經呼吸道傳播。針對病原體的首選藥物爲四環素,其次爲紅黴素口服。服藥l~2天即可退熱及症狀緩解,療程3周左右。對症治療很重要,不能進食者給予補液,呼吸困難者應予吸氧,作輔助呼吸。在家禽和鳥類運輸前後,應在飼料中混加四環素以預防和控制鸚鵡熱流行。改善禽類養殖和加工場所人員的防護條件,一旦發生疫情,對患者、病禽應隔離治療,感染場所房舍以及患者、病禽分泌物、排泄物應徹底消毒。

家庭飼養鸚鵡會患病嗎?

家裏飼養的鸚鵡只要不接觸到患病的鸚鵡,就不會患病,一般新買的鸚鵡到家如果有病,主人都可以通過觀察鸚鵡的精神糞便來判斷。在家飼養的鸚鵡活蹦亂跳的活過一週,鸚鵡就不會得鸚鵡熱。懷孕照樣可以在家飼養鸚鵡,但是平時的衛生還是要打掃乾淨的,防止滋生細菌。

鸚鵡小知識:日常市民們去廣場喂鴿子、去動物園觀賞鳥類等行爲會不會感染鸚鵡熱?這種可能性較低,因爲感染與否不僅跟人的免疫力有關,還跟接觸的病原數量有關,只有當疫鳥帶菌量非常大,或者人和病鳥進行了大量接觸時,才比較容易感染。建議大家在接觸鳥類、禽類時一定要戴口罩,接觸後還要立即洗手,做好手衛生。

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點贊,我是被鸚鵡耽誤的廚子,每天更新鸚鵡小知識,有問題隨時找我,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聲明:本文由被鸚鵡耽誤的廚子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