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2年,四月。

孫權病逝。

這位十八歲掌舵東吳江山的少年英才,以71歲的高齡病逝。

此時蜀漢承襲至蜀二代,曹魏更是已經承襲至曹四代,幾代人的宿命流轉,終於沒能捍衛華夏大地上三國依舊鼎立的格局。

當月,太子孫亮登上帝位,年僅9歲。

而此時,北部的曹魏政權的曹四代曹芳仍舊是個年幼的孩子,年僅13歲。

東吳政權被諸葛恪把持,曹魏政權被司馬師把持。

諸葛恪、司馬師兩位大將軍,開始了掌權之後第一次軍事對抗。

諸葛恪在後面還有亮眼的神操,這個家族着實是那個時代不可忽視的一股高光。

諸葛氏三兄弟各侍一國,諸葛亮居於蜀國,諸葛瑾居於吳國,諸葛誕居於魏國。

諸葛誕是諸葛亮的族弟,掌舵曹魏東部戰場軍政。

而諸葛瑾去世之後,兒子諸葛恪漸漸成爲吳國軍政一號人物。

諸葛恪上臺後不久,就將目光放在了巢湖附近。

這裏處於曹魏、東吳兩國的交界處,孫權曾經在這裏修築東興堤壩,以防止湖水外流,便於自己更好的訓練水軍。

不過,孫權曾經在這裏經歷過不少的恥辱性戰事,東興堤壩開始漸漸荒廢,巢湖成爲東吳停放船隻的一個湖灘。

諸葛誕下令重新修築東興堤壩,同時在附近的兩座山上築城,派遣全端、留略各自統領千餘人把守。

公元252年,十一月。

面對諸葛恪的咄咄迷人,司馬師決定下令反擊。

他派遣三路大軍南下,防禦諸葛恪:

王昶引兵進攻江陵毋丘儉引兵進攻武昌胡遵、諸葛誕帶領七萬主力,南下進攻東興

司馬師此次下詔南下,究其根本,不過是爲剛剛執掌朝廷大權的自己博得政治上的最高砝碼,樹立威望。

此番南下的兵力在規模巨大,擁有十萬之衆。

吳國太傅諸葛恪聽聞曹魏大軍南下的消息,帶領四萬大軍晝夜疾馳,引兵馳援剛剛修築的東興兩城。

魏將胡遵進抵東興之後,馬上下令搭建浮橋渡河,留下一部分兵力防守東興堤壩,另外兩支軍隊合力圍攻東興兩城。

這兩座城池築於高山之上,曹軍進攻艱難,久攻不下。

諸葛恪自知事態緊急,馬上下令派遣留贊、呂據、唐諮、丁奉率領先鋒軍,先行進攻,急速馳援東興一帶的戰事。

丁奉、留贊帶領三千人快速突進,第一時間進抵東西堤壩。

此時天降大雪,氣候嚴寒。

胡遵下令大軍休整,自己坐在山下營帳聚會飲酒。魏軍看着前來支援的吳軍數量不多,遂脫下戰甲,丟棄長矛大戟,只是佩帶頭盔、刀、盾牌,在旁邊嬉玩打鬧。

丁奉看到此景,內心竊喜,召開陣前動員大會,滿腔熱血的說到:

“取封侯爵賞,正在今日!”

吳軍從西翼衝上東行堤壩之後,馬上擊鼓吶喊,成功擊潰魏軍前軍營壘,東興堤壩上的魏軍開始潰散。

與此同時,呂據等人帶領援軍也相繼趕到。

東興堤壩上,吳軍擂鼓震天,魏軍驚恐萬分,不戰自退。

大軍爭相搶渡浮橋,浮橋爲此斷裂,不少魏軍掉入水中,相互踩踏着數不勝數。

魏軍前部督韓綜樂安太守桓嘉等不少將領都沉沒水中,淹死者有數萬人。

此番交戰,吳軍繳獲魏軍的車輛、牛馬、騾驢等都數以千計,資材器物堆積如山,凱旋而歸。

諸葛恪被朝廷陽都侯,加授荊州、揚州州牧,督率朝內外諸軍事,賜黃金一百斤、馬二百匹、絲帛、棉布各一萬匹。

諸葛恪心中大喜,自覺已經達到人生巔峯。

公元252年,三月。

剛剛經歷一場大戰的諸葛恪開始了更加一向更加瘋狂的舉動。

下令徵發各州郡兵卒二十萬人,耀兵淮南!

說白了,他要帶領二十萬大軍前去魏國的東部戰場嘚瑟一番。

瞅瞅你們魏軍,在東興堤壩上敗的多慘,你們不過如此嘛!

因爲這件事情,吳國百姓騷動不安,心中大多怨恨諸葛恪。

其實,這所謂的二十萬兵卒,就是真正的布衣百姓,他們的背後無數個家庭。

這些臨時徵集起來的人,能有多少戰鬥力呢?

更爲重要的是,吳軍大軍深入之後,曹魏在邊境上的百姓大多北上逃亡,諸葛恪徒勞無功。

他耀兵也好,劫掠包圍邊境百姓也好,統統失算!

他身邊的部將趕緊勸阻諸葛恪,大軍深入曹魏腹地,恐非萬全之策啊。

您這完全是以空國之力,戲耍吳國百姓啊!

諸葛恪思忖一番,深入魏國內部兩月之後,於五月後撤至合肥新城,準備攻打合肥新城。

可能,諸葛恪不會想到他這次耀兵嘚瑟的代價有多大。

很快,他固有的生活就被他折騰的變成了一地雞毛。

鎮守在新城的爲揚州牙門將張特,這人堪稱最猛守城將領。

此時城中僅有士兵四千餘人,因爲天氣酷熱難當,大傢伙又得穿戴戰甲防守城池,士兵們損傷一半,城中士兵僅剩一千多人。

諸葛恪眼看合肥新城即將被攻破,下令堆起了土山猛烈進攻。

張特傳信諸葛恪,自己準備投降了。

張特同時與諸葛恪訴說自己此前堅守城池的苦衷:

我此前之所以不投降的原因,是因爲魏國有法律。

如果沒有堅守一百天就投降,家屬是要連坐的,如今我已經堅守了九十多天,是時候投降了。

不過,此時城中還有一些士兵不願意投降,我得做做工作。

你等一下,別打了,你打的越急,他們越不投降。

張特還將印綬交給了諸葛恪,諸葛恪一看,大爲感動,拒絕其印綬。

兄弟啊,你好好做做工作,我在城外等你的好消息,這印綬還是由你保管,這城池反正以後也要你鎮守。

諸葛恪下令停止進攻,等待張特獻城投降。

張特趁着東吳停止進攻的那天晚上,下令拆除城中房屋,利用木材、土垛將城牆缺口全部堵上。

第二天一大早,張特就給了諸葛恪送信:

"我但有鬥死耳!"

諸葛恪大怒,這小子真孫子啊!

他再度下令猛攻城池。

當時天氣十分炎熱,吳國士兵已經進攻一個月早已經疲勞不堪。

好不容易快攻破了,張特又成功修補了城牆,吳國士兵對於諸葛恪大多敢怒不敢言。

更爲可怕的是,吳軍營帳中的士兵因爲飢渴難耐,飲用河水誘發疾病。

士兵們大多腹瀉不止,兩腿發腫。

十幾萬人成爲病號,患病死亡者更是數不勝數。

這一刻,諸葛恪終於被自己的無腦行爲震驚,他意識到錯了。

可是,作爲吳國最高軍事統帥,他能承認這錯誤嗎?

更何況,他想要拉下自己的老臉,至少有一個背鍋俠替他認錯。

很遺憾,沒有!

大家就是想要他自己承認過錯。

部將朱異對他此番耀兵淮南一事,極爲不滿,諸葛恪大怒,剝奪其兵權,將他打發到建業休養去了。

都尉蔡林屢屢上書意見,諸葛恪都一一駁斥,我怎麼會錯呢?

你們得有個人替我背鍋啊,不然我怎麼下臺?

蔡林一怒之下,轉而投奔魏國。

蔡林投奔魏國之後,魏軍得知吳軍大多患病,果斷馳援合肥新城。

諸葛恪終於服軟,開始引兵撤退。

這一路上,吳軍因爲疲憊、疾病,不少人死於撤退途中,也有不少人被魏軍俘虜。

撤退之後的諸葛恪江中小島悠哉哉的居住,完全不將此次戰敗的事情放在心中,直到朝廷屢屢下詔徵召,他才選擇班師回京。

公元253年,八月。

諸葛恪帶領大軍返回建業,大軍浩浩蕩蕩一直排到了他的大將軍府。

十月。

孫峻與吳王孫休密謀誅殺諸葛恪。

諸葛恪劍履上殿,自以無事。

酒宴進行到一半,孫峻大喊有詔拘捕諸葛恪!

諸葛恪還未及時拔劍,孫峻40米的大刀已經砍下,直接砍死了諸葛恪。

護衛張約反擊,孫峻反手砍下張約右臂。

在吳國的諸葛一族被誅滅三族,諸葛恪屍體被蘆蓆裹住,直接扔到石子岡,曝屍荒野。

本文地圖繪製於“發現中國”——地圖分享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