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電話在給百姓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在無意中成爲被不法分子利用進行犯罪的“隱身衣”。

近年來,不少詐騙團伙租用“95xxxxxx”號段號碼撥打營銷騷擾電話,以提供網絡貸款、推薦股票投資等各種噱頭進行包裝,冒充大型企業進行電話推廣,有些甚至捆綁AI語音智能。

7月16日,南通市公安局召開新聞發佈會,對外披露在“淨網2020”專項行動中,由公安部、江蘇省公安廳統一指揮,成功破獲

全國首例利用“95xxxxxx”號段幫助通訊網絡詐騙的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5人,一舉搗毀從事犯罪活動通訊技術類公司3家,查封“95xxxxxx”號段21個,非法網絡電話線路2萬餘條,發現下游業務關係公司155家,涉案金額高達2200餘萬元。

想貸款反被“套路”

200多起詐騙案指向“952750xx”號段

“請問您需要貸款嗎?”去年底,南通市民孫先生無意中接到這樣一個陌生電話。年底了手頭緊,孫先生表示自己有貸款意向,對方便通過他的手機號碼添加了微信。這時孫先生還沒有想到,他已經掉進了對方精心準備的陷阱。

在聊天時,對方詢問他想要貸款的金額,孫先生考慮後報上了30萬元。在對方的指導下,孫某某下載了一款名爲“360金融APP”的軟件,並用自己的個人信息和銀行卡號進行了註冊。

“當時對方告訴我,充值1799元就可以免6個月的利息。”聽說有這樣的“福利”,孫先生不由心動了。爲了省下不菲的利息,他當即將這筆款項打到了對方給出的賬戶裏。孫先生正美滋滋地等待放款,不料軟件提示他的銀行賬號不正確。爲了“更改”帳號,孫先生又繳納了貸款本金的20%,也就是6萬元的手續費。

帳號錯誤、提現需要繳納保險、需要充值VIP獲取積分……就這樣,被“套路”的孫先生不但沒有拿到一分錢貸款,還在對方的指引下先後多次匯款。直到匯出總計297123元之後,孫先生才察覺自己可能被騙並報警求助。

無獨有偶,安徽的範先生接到了同樣詢問是否需要貸款的電話,下載軟件後先後轉賬11筆,被騙取23萬餘元。直到接到南通市反詐中心的電話,範先生方纔醒悟自己被騙。

類似的戲碼不斷上演,引起了警方注意。今年3月以來,南通市公安局網安支隊在工作中發現,“952750xx”號段被大量用於撥打詐騙電話,並關聯到全國266起詐騙案件。南通市公安局迅速成立由“一把手”任組長,網安、刑偵、法制、崇川公安分局等主要負責人蔘與的專案組,針對系列案件展開偵查。

鎖定涉案號段“源頭”

“連根”剷除層層犯罪網

偵查過程中,專案組發現,涉案的“95xxxxxx”號段系南通某通訊技術公司申請使用,法人代表是39歲的通州男子秦某桐。今年4月,專案組組織實施抓捕,包括秦某桐在內的4名犯罪嫌疑人落網。以秦某桐爲突破口,兩個位於深圳的通訊公司進入專案組視線,一個龐大的犯罪網絡層層現出原形。

據秦某桐交代,他名下的南通某通訊技術公司,曾申請過固定電話號段“0513-85xxxxxx”。自己將這一號段轉租給他人,每年輕鬆獲利200餘萬元。但這些號碼被用於詐騙、廣告推銷等活動被羣衆大量舉報投訴,不僅號段被禁用,公司也上了本地運營商的“黑名單”。

嫌疑人使用的網絡電話呼出軟件

但嚐到號碼資源轉租甜頭的秦某桐不肯就此罷手,決定另闢蹊徑,打起了通過申請“95xxxxxx”號段來撈金的新主意。隨後,秦某桐通過中介代辦申請了“952750xx”碼號證書。但此時,他又遇到了新的難題,通過申請只是第一步,要想讓號碼接入網絡正常使用,還需要通過運營商進行語音落地。所謂語音落地是指給號碼開通撥打電話的功能。

秦某桐聯繫到了圈內朋友張某仲。張某仲在深圳開辦了一家通訊公司。雙方一拍即合,商定由秦某桐提供“952750xx”號段碼號語音落地服務材料,張某仲則負責對該號段進行落地和線路改造,改造後的線路由雙方按一定比例分攤使用。

抓獲張某仲現場

抓獲現場還發現公司內貼有“埋頭苦幹,腳踏實地”的諷刺標語。

4月29日,專案組按圖索驥,將張某仲在內的5名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審訊結果出人意料,張某仲只是一個“二道販子”,實際完成語音落地的是在深圳開了家科技公司的楊某。根據張某仲提供的線索,專案組於翌日將楊某爲首的6名犯罪嫌疑人抓捕歸案。

至此,該犯罪產業鏈的15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網,3家從事犯罪活動通訊技術類公司也都浮出水面。

牽出百餘家下游公司

黑灰產業顯出冰山一角

據楊某交代,他是通過外省某市一家運營商完成了語音落地,並通過網絡設備設法對號段進行了線路改造,將“952750xx”號段的100個號碼分配成5000條網絡電話線路。其中,楊某拿下4000條,張某仲分到600條,而秦某桐到手的只有400條。隨後,3人各自利用自己掌握的資源尋找客戶,以高於運營商的價格轉租線路牟利。

租用線路的客戶,大部分都是利用這些號碼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南通市公安局網安支隊支隊長張建介紹,在號碼出租過程中,上游公司的准入篩查機制形同虛設,犯罪團伙只需要提供虛假公司信息,就能租到網絡線路,隨時隨地使用動態的號碼撥打網絡電話。網絡電話不受地域限制,並存在很強的隱蔽性,這也讓詐騙團伙隱藏得更深。

模擬人工語音撥打電話的“機器人”功能

“牽連出的266起案件中,最多的就是信用卡、貸款類詐騙。”具體負責偵辦此案的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網安大隊民警曹陽說,詐騙分子使用網絡電話批量導入聯絡人,使用羣呼功能進行“廣撒網”。部分犯罪分子甚至利用智能語音功能先行撥號試探,待受害人“上鉤”後再轉爲人工實施下一步詐騙行爲,“相比傳統的固話撥號實施詐騙,節省了人力成本。”

在楊某公司查封違法網絡線路

在辦案過程中,專案組發現,楊某手上持有的“95xxxxxx”號段並不只有來自秦某桐。從2018年以來,楊某爲首的團伙通過外省某運營商,先後對10餘個“95xxxxxx”號段進行語音業務部署,再通過技術改造將線路出租給下游業務公司,共非法獲利800餘萬元。

專案組經過3個月的縝密偵查,查封被用於犯罪的“95xxxxxx”號段21個,非法網絡線路2萬餘條,比中全國800餘起網絡詐騙案件,發現下游業務關係公司155家,涉案金額達2200餘萬元。

據瞭解,這起案件也是全國公安機關破獲的首例用“95xxxxxx”號段幫助通訊網絡詐騙犯罪案件。

“這起案件是衆多爲網絡詐騙等犯罪團伙提供幫助的黑灰產業縮影。”南通市公安局副局長陳兵說,工信部出臺的《電信網碼號資源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95”號段號碼使用者不得將線路進行轉讓或出租,不得變相經營固定電話業務、網絡電話業務等其他電信業務。然而,隨着網絡的快速發展,違規將“95”號段號碼層層代辦、層層轉售已經在行業內形成了地下產業鏈條。

這次公安機關以“追源頭、抓團伙、斬鏈條、摧平臺、鏟黑產”爲目標,將碼號持有公司、線路轉讓公司、語音落地公司

一網打盡,讓重重隱藏的黑灰產業顯現出冰山一角。“爲接下來公安機關進一步打擊新型網絡詐騙提供經驗的同時,也將督促行業監管部門完善管控措施,防堵騷擾電話漏洞,依法處理違規行爲,完善長效管理機制。”陳兵說。

據瞭解,6月18日,工信部已發佈《關於加強呼叫中心業務管理的通知》,對“95”號碼開展專項整治。

以案釋法

爲詐騙犯罪提供幫助,已觸碰法律紅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以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爲前提。但在以往的辦案過程中,司法機關難以獲得行爲人明知的證據,導致刑事打擊遇到阻礙。

2019年11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非法利用信息網絡、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簡稱《解釋》)正式實施,爲公安機關打擊網絡犯罪的幫助行爲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撐。《解釋》中堅持主客觀相一致原則,總結歸納了七種可以推定“明知”的情形:

(一)經監管部門告知後仍然實施有關行爲的;

(二)接到舉報後不履行法定管理職責的;

(三)交易價格或者方式明顯異常的;

(四)提供專門用於違法犯罪的程序、工具或者其他技術支持、幫助的;

(五)頻繁採用隱蔽上網、加密通信、銷燬數據等措施或者使用虛假身份,逃避監管或者規避調查的;

(六)爲他人逃避監管或者規避調查提供技術支持、幫助的;

(七)其他足以認定行爲人明知的情形。

警方提醒

對於接到“95xxxxxx”開頭的電話號碼,廣大人民羣衆應當提高警惕,遇到疑似詐騙電話可及時記錄相應號碼,並向公安機關報案。

來源:南通網警巡查執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