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好幾部電影都放出了資源。

有愛情喜劇《棕櫚泉》、女神查理茲·塞隆的《永生守衛》、口碑佳作《第一頭牛》.....

總之,對於影迷們來說,真的是久旱逢甘雨。

而今天小編推薦的則是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斯的一部新作——

灰獵犬號

Greyhound

看海報就知道這是一部戰爭片。

電影原定於6月12日在北美上映。

但由於疫情原因,最終只能選擇在線上播出。

目前豆瓣 8.3 分,IMDB 7.1 分。

雖說評分都不太高,但是電影播出後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

“近半年看過很起勁的一部電影,劇情沒有注水不拖拉,戰爭的刺激緊張渲染力度很強。

“盟軍與德國U艇“狼羣戰術”對抗的海戰。戰術還原,全息模擬,扣人心絃,感人肺腑。

“湯叔captain專業戶!電影全程無尿點,值得一看。

尤其是IMDB一條自稱是92歲的驅逐艦軍官的短評獲得了最高贊:

究其原因,那就要說到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寫實感。

影片根據前英國皇家空軍戰鬥機飛行員和指揮官C.S. 福里斯特所著的非虛構小說《好牧人》改編,講述的是二戰期間,由37支盟軍船隻組成的護航艦隊,在歐內斯特·克勞斯艦長率領的美國驅逐艦“灰獵犬號”指揮下,穿越險惡的北大西洋。

在這段超出了空軍掩護範圍的航程裏,他們要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德國U型潛艇狼羣的襲擊,完成孤獨的50個小時的航行。

真實故事改編,限定時間內,憑藉勇氣與非凡領導力,率領團隊完成近乎不可能的危險任務。

這樣英雄主義式的設定,很符合好萊塢商業大片的調性。

除此之外,電影場面夠大夠震撼,讓觀衆身臨其境,感受戰爭的衝擊力和殘酷性。

影片的實景取景於加拿大皇家海軍“蒙特利爾”號護衛艦,以及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基德”號。

影片一開場,整齊的艦隊搭配着空中戰機的轟鳴聲出現在觀衆眼前。

整個艦隊訓練有素,浩浩蕩蕩,駛向危機四伏的大西洋。

本片的主角灰獵犬號也以乘風破浪之勢和大家見面。

短短的一個開場,就已經定下影片恢弘的基調。

製作團隊在細節上的設計也頗爲用心。

大到艦艇的整體外觀和軍用炮火的使用,小到作戰室的雷達顯示屏和聲納示波器,都以歷史資料爲準進行創作。

戰鬥場面更是火光沖天,鏡頭在全景和最激烈的交戰區域來回切換。

戰火與硝煙,伴着波濤洶湧的海浪,讓人身臨其境。

整個海戰場面波瀾壯闊,炮火連連,潛艇和戰艦的廝殺是如此的乾淨過癮,絕不拖泥帶水。

影片節奏很快,短短91分鐘,僅純粹的戰鬥場面就超過一半。

很難想象,如果是在影院,這將是一番怎樣的觀影體驗。

好了,說了這麼多,我們來看看影片的劇情——

1942年,大西洋之戰期間。

湯姆·漢克斯扮演的男主克勞斯將坐鎮灰獵犬號,率領其他3艘驅逐艦,護送一支由37艘船隻組成的補給船隊平安渡過大西洋,到達利物浦港口。

在臨行前克勞斯還向女友告白,立下flag,說是希望她跟自己一起去,等到了目的地後就向她求婚。

而此時,他的心情有些沉重,因爲這次的護航任務困難重重。

首先他要路過一個名爲黑暗海溝的危險地帶。

由於美、英的戰鬥機作戰半徑無法覆蓋這片區域,運輸艦隊一旦進入這片區域,便失去了制空權的優勢。

就如同一羣待宰的羔羊在深夜裏,進入了善於夜晚捕獵的納粹狼羣領地。

其次,敵人還擁有超級殺手鐧——U型艇。

納粹U型艇以幾艘到十幾艘不等的數量組成戰隊,仗着靈活、隱蔽的優勢,在盟軍艦隊中來回穿插刺殺。

在擊沉數十艘商船和戰艦後,它們往往還能從容全身而退。

據統計,二戰期間U型潛艇共擊沉了3500餘艘運輸船。

可以說在當時,船員們對這種潛艇甚是恐懼。

爲了能將任務順利進行,美國政府特地請回老海軍克勞斯擔任船長。

啓航不久,船員就報告給克勞斯有敵方潛艇出現。

面對數量未知的恐怖敵人,克勞斯心裏似乎也沒底,只能憑藉自己豐富的軍事經驗。

不斷的分析雷達、聲吶等各部提供情報,對敵艦所處的位置和數量作出判斷。

此時,聲吶部突然傳來最新消息,一艘U艇躲到了灰獵犬號正下方。

克勞斯眉頭一皺,當機立斷下令投放深水炸彈,給來犯之敵滅頂之災。

深水炸彈不像導彈、魚雷那樣能夠瞄準,投下後能不能擊中目標,很大一部分靠的是運氣。

這次運氣不錯,第1艘U艇很快被擊沉了。

全船將士們士氣大振,艦長也督促炊事班趕緊上熱飯,戰事一旦開始,可就沒有能喫飯的機會了。

然而,還沒高興多久,緊接着傳來自家的希臘運輸艦被偷襲的消息。

克勞斯立即下令派卡德納號前去救援,讓全員進入戒備狀態。

偏偏此刻,由於氣溫驟降,戰艦凍壞了,雷達失靈了。

被激怒的U型艇也紛紛浮出水面,奔向37艘船隊們,開始了獵殺行動。

其中一艘船隻很快被U型艇擊中,向灰獵犬號發出求救信號。

沒有太多經驗的友軍還將灰獵犬號不幸擊傷。

更糟的是,此時灰獵犬號能源儲備也到了極限。

彈藥快要用光,也沒有軍需補給,作戰了一天的將士們人困馬乏,海面上又有下起了霧。

此時的灰獵犬號,就像一隻耳朵不靈、眼鏡瞎了一隻、牙也絆掉幾顆的牧羊犬,強撐着帶領其他小狗保護着羊羣。

這隻已經遍體鱗傷的牧羊犬,帶着羊羣前往歸途,但不幸邁進了狼羣的包圍圈,這條路上餓狼亮出了獠牙,準備開始動手了......

那麼,克勞斯的艦隊能否破解德軍的狼羣戰術,突破重圍?

最後,灰獵犬號命運如何?

還是留給大家去看吧。

看過本片後,相信很多喜好戰爭題材電影的影迷,會將本片與前西德拍攝的《從海底出擊》相比。

同樣是拍攝大西洋海戰的影片,《從海底出擊》未剪輯時長版本高達293分鐘。

在將近五小時的時長裏,導演並未大手筆着力刻畫戰爭場景的殘酷血腥。

而是用不少長鏡頭表現出密閉空間裏,在生死邊緣徘徊的船員們的崩潰情緒,承受着巨大壓力下的煎熬狀。

從而表達出戰爭帶給人類的不止是絕望,更是難以泯滅的傷痛的主旨。

電影是一次充滿使命感地講述,也是一次充滿詩意的尋找,尋找人性的光輝所散發出的人格魅力。

人性的真實在這場戰爭中成爲貫穿始終,拯救心靈的強心劑。

從這個意義層面上講,這部作品也因此成爲影史上的經典佳作之一。

但《灰獵犬號》顯然是有意略去對衆生的人物刻畫的細節。

選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去呈現戰爭的慘烈與驚險。

整個獵殺和被獵殺的場景,都可以說是好萊塢工業體制下的標準作品應有的樣子。

但不少人在觀看過後,直言電影結構過於簡單。

就是一條講述灰獵犬號如何與U型艇鬥智鬥勇,完成任務的主線故事。

敘事方式過於平鋪直敘,與諾蘭的《敦刻爾克》相比,劇本也略顯簡單直白。

尤其是缺少電影留白的藝術方式,沒有太多值得解讀和深思的空間,也難以令觀衆共情。

且電影中大量的專業術語,讓我們在觀看過程中需要自行查詢理解。

不過作爲一部商業大爽片,《灰獵犬號》顯然是部優點明顯多於缺點的佳作。

僅僅90分鐘時間,也許不足以讓其和影史上同類大片相抗衡。

但暢快的敘事節奏和非常有浸入感的海戰刻畫,還是讓該片具備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特質。

它離《從海底出擊》的距離,可能恰恰就在於對羣像的刻畫,和對戰爭本質的反思上的差異。

但總體而言,這部根植於二戰題材的電影,依舊值得你花時間細細觀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