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婉兮 图/网络

1

据说,王漫妮的名字来源于“want money”——爱钱的意思。这名字与谐音相联系,算是在某种程度上,暗示她的野心和欲望。

也不仅仅是暗示。

事实上,王漫妮的内心独白,就曾赤裸裸表达过对“钱”的渴望。

“最先感受到三十将至的,也许不是我们的身体,也不是精神,而是物质。比起情感的不安,物质的困顿才时时刻刻勒着你的脖子。”

那是她第一次受邀前往顾佳的房子,物欲在心底横冲直撞,但一张脸波澜不惊,丝毫不会把心事泄露半分。

这跟她的职业有关。

作为一名奢侈品销售,王漫妮置身于纸醉金迷的奢靡,衣服鞋子动辄上万,包包首饰更是可望不可即。所以,日常接触人群也非富即贵,与自己所属阶层相隔十万八千里。

讲真,这是一种致命的对比。

你看啊,她的目之所及,均是珠光宝气。可自己却只能蜗居在租来的斗室中,仿佛只擦着这国际大都市的边儿,真应了诗里那句叹息,“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在这样的氛围中日夜熏陶,虚荣心是很容易养成的。所谓的“精致穷”,也正是这种心理的映射。

因为,对比足够明显,刺激足够强烈。

太早接触奢侈品,对穷女孩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儿。

它在打开视野的同时,也打开了欲望的大门。可“欲望”二字,往往最难掌控,它能鞭策人前进,也会把人拖入深渊。

而从大概率上来说,后者要比前者容易得多。

毕竟向上的路不好走,向下的路,却不必费吹灰之力。

2

王漫妮心中,其实一直存在着钓金龟婿的隐秘渴望。

但这金龟婿的钓法,却和樊胜美截然不同。

樊胜美热衷于各种场合的掐尖儿,目的明确直接,大大方方冲着有钱人而去,婚姻能够明码标价。扎根上海的愿望,亦能以“房子”来量化。

相比之下,王漫妮就“矫情”多了。

她的择偶要求,远非“有钱”二字能概括。

在多金之外,她还希望对方拥有好看的皮囊、有趣的灵魂。再就是,眼界广、格局大,能引领自己看更大的世界,同时也帮着自己实现阶层飞跃的梦想。

所以,她对母亲介绍的相亲男嗤之以鼻,对有钱男客人的撩拨,亦能不动声色地避开。

她爱钱,但好像又不是单纯的爱钱,不会为钱而出卖自我、迷失自我。

后来,编剧果真安排了一个有钱男人登场。

梁正贤,典型海王,仗着有钱有闲满世界猎艳,将美女一个一个收入囊中。他借那些美丽鲜活的肉 体打发光阴,玩一场叫作“爱情”的游戏,把自己的自私与好色,都严严实实遮掩过去。

说实话,这种诱惑太难抵挡。

那个男人风度翩翩,谈吐得体,言行举止间,尽是一副看过世界的大格局。他从不炫耀自己的财富,但“多金”二字,却漫不经心而又无处不在地显示。

更何况,这男人锲而不舍,从船上追到陆地上,一颗真心似乎可天地明鉴。说出的话还那么温柔动听,“其实没有那么多理由,我就是想再见你,我去到哪儿都是这个念头。”

便难免会给王漫妮造成一种错觉,误以为爱情姗姗而来。她的沦陷,其实自然而然,有拜金的成分、但也暗含了几分心动。

事实上,这是大部分漂亮姑娘的内心映射——尤其是那些贫穷而美丽的姑娘。

天生丽质难自弃啊。

好皮囊是把双刃剑,有时能成为助力,但有时也是阻力。它会令人眼高于底,生怕普通的男人和平凡的生活,会轻易辜负了自己。

3

剧中有个细节,我印象很深。

王漫妮跟着梁正贤参加聚会,男人们讨论金融、投资、区块链、云计算一类的事情。梁正贤见王漫妮摆弄手机,便把她往女宾那头赶。他本能地觉得,她该对衣服、首饰、P图更有兴趣。

可王漫妮心有不甘、面有不悦。

事实上,她是在用手机做笔记,将那些生涩名词记录下来,试图从男人们的谈话中,学到点什么东西。

换言之,她觊觎的不止是钱,更是赚钱的本事。

后来,她义正辞严地发表了一番独立宣言:

“我跟屋里那些姑娘不一样,不是拿修图修脸来当饭碗的……你们说的这些我是听不懂,但我可以学的呀。我很感谢认识你这么久以来,你带我开了那么久的眼界,让我尝试了那么多,我见都没有见过的东西……”

王漫妮的目的和野心,也就跃然纸上了吧。

或许,她是暗戳戳地把邓文迪当偶像,将与梁正贤的相遇,视作进入上流阶层的入场券。所以,她不屑与“捞女”为伍,常有意无意地彰显自己的不凡与清高。

殊不知落在旁人眼里,自己依然是一朵攀援的凌霄花,和那些讨论衣服首饰的庸脂俗粉,并没有任何差别。

事实上,她的极力回避,正是某种程度上的默认。

就像缺什么炫耀什么一样,对自己不堪那一面,人们总会下意识地否定,甚至美化。

顾佳一眼看透:“这个人当初吸引你,不就是在邮轮的行政仓吗?干嘛现在又拿爱情来说事?”

而王漫妮,也在那一刻暴跳如雷,差点因此而与顾佳绝交。

你知道的,在某些时刻,被人看透内心的难堪,并不亚于被当众脱下底裤。有些东西,终究是无法轻易示人的。

4

王漫妮的人设,不太受观众欢迎。

因为她太装了。

明明是被钱吸引,却非要立个牌坊,拉起爱情来当遮羞布。图钱就图钱吧,可她又要去扯什么真心真爱,结果弄丢钻石王老五,还把工作都作没了……

人财两空,一败涂地,奋斗八年却空着一双手回老家——活脱脱就是个拎不清的榆木脑袋。

毕竟,顾佳早就友情提示过了:你要是真图他钱,我倒觉得没什么损失。

唯一的爆 点反而变成了当众脱衣,用一种极端方式来声明:老娘绝不当有钱人的玩物!

可这一幕却又之前的爱慕虚荣形成鲜明对比,叫人摸不着头脑,最后只能用一句“拧巴”来形容,心里甚至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烦闷。

原因很简单。

王漫妮并没有活成观众喜欢的样子。

观众喜欢的,是顾佳那样的女主角:强、飒、爽,进能职场打拼、退能相夫教子,她开工厂、怒怼太太圈、手撕绿茶婊,活得通透而勇敢,永远都知道自己要什么、怎样要。

她满足了观众的所有期待。

遗憾的是,顾佳只是个理想。

现实生活中一抓一大把的,反而是拧巴的王漫妮。

她心气儿高,但能力和运气都不足。在大城市摸爬滚打8年,最终却还是“北上广容不下肉身,三四线放不下灵魂”……

偶尔想走捷径,但又会被内心残存的信念击退,既没办法豁出去,又不甘心蜗居小镇,从此平淡一生。

也正因为如此,她才在老家表现得格格不入,甚至透着些若隐若现的优越感。

话说回来,王漫妮的心思,只怕也和许多女孩相吻合。

想嫁有钱是真的,不想做小三也是真的。尊严和利益相互撕扯,至于谁胜谁败,那就依个体差别而定了。

说到底,“拧巴”是大多数人的常态,我们对王漫妮的失望里,大概也隐藏着对现实、对自我的不满吧。

毕竟王漫妮的结局,是义无反顾地出国求学,她守住了尊严,最终能用自己的方式,来完成真正的成长和蜕变。

而现实里的大部分人,却拧巴着、纠结着,就不知不觉地认了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