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因素,國內多數汽車企業也遭受到不同的影響。不過隨着疫情的有效控制以及市場的逐漸回暖,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汽車品牌已經開始走向正軌,不管在產量上還是交付量上,都相比之前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但有一個品牌卻不同,這就是我們比較熟知的江淮汽車。日前,江淮汽車發佈了2020年半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這家企業1-6月份實現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虧損1.46億元左右,去年同期的數據則是盈利1.2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預計虧損6.52億元左右,去年同期的數據則是盈利0.64億元。

而在乘用車領域,江淮汽車的數據更爲慘淡,根據乘聯會公佈的數據,6月該企業售出乘用車9152輛,同比下滑43.3;2020年上半年累計售出乘用車51561輛,同比下滑41.2%。

車型多但沒有爆款

我們都知道,江淮汽車發展至今已經有很多個年頭,早在2004年,江淮汽車就提出了“做大做強商用車、做精做優乘用車”的發展戰略,並且將企業發展重點放在了SUV和MPV市場。但發展至今,江淮乘用車旗下的產品表現依然平平,雖然有瑞風M3、如嘉悅A5、嘉悅X7等很多車型的支撐,但其並沒有一款爆款車型,銷量也屈指可數。

在2013年,江淮乘用車看好了SUV領域,陸續推出了S5與S3等SUV車型。並且,隨着SUV的熱度不斷上升,江淮瑞風S3車型也曾經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隨着自主品牌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像長城、吉利。奇瑞等汽車品牌不斷的推出新品,讓本來可以表現很好的江淮汽車一度失去了產品競爭力,同時,在多款爆款車型的壓力下,江淮汽車的產品矩陣也收到了很大的衝擊。

而在競品車型逐漸增多之後,無論是配置水平,產品競爭力還是市場口碑以及市場佔有率江淮汽車的在售車型均不佔優勢。並且,在2013年江淮汽車由於車身生鏽問題被“315”晚會曝光,隨即展開了大規模的召回事件,更是嚴重影響了江淮汽車的品牌形象。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江淮汽車燃油車的銷量不斷下滑。這也讓本就銷量不高的江淮汽車雪上加霜。

想通過大衆品牌背書來翻身?

面對現狀,江淮也並沒有放棄,而是開始尋求合作伙伴。早在2017年,江淮大衆就正式成立,並在去年首款車型思皓E20X正式上市,補貼後售價區間爲12.80-13.80萬元。新車搭載了容量爲49.5kWh的動力電池,NEDC續航里程爲402km。但從思皓身上,消費者並沒有看到任何的大衆元素,甚至可以說,思皓E20X完全可以看做是江淮iEV7E的換殼產品。

雖然思皓E20X作爲江淮和大衆成立合資新品牌的首款車型,但整車尺寸卻與江淮此前的iEV7S完全一致,僅僅是軸距短了1cm。整車設計風格也與江淮iEV7S大體相同,只是在細節上思皓E20X要明顯比江淮更具設計質感。可這些均無法改變思皓E20X是基於江淮iEV7S“老車新改”的事實。

產品優勢並不明顯

而思皓E20X在產品力方面也沒有很好的支撐,可以說在小型純電動SUV領域上的表現並沒有優勢可言。首先,在車身尺寸上,思皓E20X的4135mm/1750mm/1565mm比市面上比較熱門的車型北汽新能源EC5有着微弱的優勢,但是相比比亞迪元EV535的4360mm/1785mm/1680mm,卻足足小了一圈。而思皓E20X的軸距爲2490mm,比北汽新能源EC5的2519mm和比亞迪元EV的2535mm都要小,在空間舒適度上,不敵二位對手。

同時,在消費者最關心的價格上,思皓E20X也並沒有讓消費者看到誠意。畢竟,比亞迪元EV535的起步價爲10.99萬元,北汽新能源EC5的起步售價爲9.99萬,分別比江淮大衆思皓E20X的12.8萬元少了1.81萬元和2.81萬元,也就是說,在配置以及續航都差不多的情況下,思皓E20X的價格在三款車中位列最高,性價比也處於劣勢。

寫在文末

可以看到,在失去市場競爭力的同時,江淮汽車也因上半年的疫情原因致銷量不佳。雖然目前疫情有所緩和,各大品牌的銷量也開始逐漸回暖,但對於江淮汽車,或者對於江淮大衆來說,並沒有起色。

而隨着新能源汽車產品的不斷投放,純電動小型SUV也將是非常激烈的競爭細分市場,雖然江淮依靠大衆能夠獲得很好的背書,但這種表現並沒有在思皓E20X的身上得到很好的展現,不管是產品力方面還是銷量方面,思皓E20X的產品實力並不能支撐其品牌的銷量。所以,從目前的形式來看,江淮乘用車想依靠大衆的背書,也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翻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