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太空星鏈樣樣行,精準定位顯神通。北斗系統全建成,大國神器展雄風。


從2000年10月第一顆北斗一號試驗衛星成功發射,到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完成部署,20年來,44次發射,中國先後將4顆北斗試驗衛星,55顆北斗二號、三號組網衛星送入太空,完成全球組網,爲世界貢獻全球衛星導航的“中國方案”。
 

2020年7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宣佈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標誌着北斗“三步走”發展戰略圓滿完成,北斗邁進全球服務新時代。

中國始終堅持自主建設、發展和運行北斗系統。研製團隊首創星間鏈路網絡協議、自主定軌、時間同步等系統方案,填補了國內空白。

北斗系統由400多家單位、30餘萬科技人員集智攻關,攻克星間鏈路、高精度原子鐘等160餘項關鍵核心技術,突破500餘種器部件國產化研製,實現北斗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


據悉,其基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自主建設和運營的2600多座北斗地基增強站,構成了國家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全國一張網”,接收北斗衛星信號,實時計算衛星定位誤差,已經爲數以億計的用戶提供釐米級定位、毫米級感知和納秒級授時的時空智能服務。

8月3日新聞發佈會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稱:我們即將要建設一個天基的低軌星座系統,有望2025年前建成高精度的這張網,全世界都會享受到北斗的釐米級定位服務。

據介紹,北斗三號功能性能指標達到世界一流,具備導航定位和通信數傳兩大功能,可提供定位導航授時、全球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星基增強、地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7類服務;全球範圍定位精度優於10米、測速精度優於0.2米/秒、授時精度優於20納秒、全球服務可用性達99%以上,亞太地區性能更優。

作爲聯合國認可的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之一,北斗與美國、俄羅斯、歐盟衛星導航系統的兼容與互操作及系統間合作持續深化。目前,北斗相關產品已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向億級以上用戶提供服務,基於北斗的國土測繪、精準農業、數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東盟、南亞、東歐、西亞、非洲成功應用。

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消息稱,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標誌着中國作爲主要太空大國的發展又邁出了一步。在過去的20年中,中國政府投入大量資源發展自主的高科技能力,甚至在5G數據等領域佔據了主導地位,中國在太空領域也得到了迅速發展。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稱,北斗系統的竣工,是中國技術全球發展的一部分,提高了中國技術海外影響力。報道援引澳大利亞空間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魯·登普斯特的話稱,(中國)現在擁有可以獨立於美國GPS的系統。諾森比亞大學空間法與政策學教授克里斯托弗·紐曼說,中國的視野因此更加全球化。

《時代》週刊網站消息稱,北斗系統可與美國的GPS系統相媲美。北斗系統不僅具有極高的精確度,還可以提供1200個漢字的短消息及圖像傳輸。

聲明:素材資料及圖片摘自網絡資訊,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