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爲今年國產劇的大爆款《三十而已》迎來了大結局,但是這個結局引來了衆多觀衆的不滿,甚至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結局中顧佳在林有有找上門後選擇和許幻山離婚,在離婚途中接到電話說藍色煙花爆炸一事,許幻山因爲這事坐牢,顧佳因爲當時還有沒簽離婚協議,所以被迫承擔債務,不得已之下只好把房子賣了,來當做賠償和工人的遣散費,兒子也從高級幼兒園離開了,兩人最後選擇了離婚,最後她帶着孩子回家鄉把原來的茶廠經營的有聲有色。爭議最大之處在於,林有有就捱了顧佳一巴掌,其他好像並沒有什麼大的損失。

《三十而已》編劇張英姬接受採訪,回應網上流傳的大結局劇情的相關爭議。談及林有有未受懲罰全身而退的劇情,張英姬表示:“林有有是喪失了所有尊嚴離開的,像顧佳所說這段關係會成爲她永遠難以啓齒的人生底色。”張英姬表示離婚是由顧佳提出的,顧佳爲許幻山收拾爛攤子,是出於角色立場,“作爲企業的負責人,顧佳是需要承擔責任的”。張英姬強調《三十而已》不是爽劇,回應人設崩塌、故事線單薄等質疑,其實爭議就是觀衆們在意的是結局並不“爽”,但這部劇更想反應的的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觀衆和劇都沒有錯,只是爽與現實不可兼得。

最近,由於網友對於結局的巨大不滿,《三十而已》在豆瓣的評分下降非常快。對林有有做小三的過程描寫得極其細緻入微,頻頻引發網友共憤,結局卻輕描淡寫。就林有有這個角色來說,顯得頭重腳輕。

林有有就像來上海旅遊一樣很體面地離開。對於編劇回應說她失去的是自尊,但是似乎自尊對於林有有並不是什麼珍貴的東西。從她死心塌地想破壞別人家庭當小三那一刻起,在觀衆那她作爲人的尊嚴就與她的人性一起消失了。當然,觀衆並不一定非要林有有去死。但劇中的處理方式則好像是在慫恿小三。因爲,似乎做小三並不要付出什麼代價。

而且,劇情太過拖沓也是評分下降的原因之一,顧佳遲遲不離婚,吊足了觀衆的胃口,很多細節也禁不起推敲。特別是最後林有有離開的時候,顧佳還要給她買機票,怎麼顧佳突然聖母瑪利亞的光環籠罩了?怎麼不拿出打幼兒園那位的力氣,狠狠地打這個破壞別人家庭的小三呢?

而對於王漫妮,她的人設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一個在大城市打工的,不知道哪來的資本看不上鄉鎮幹部。編劇談到王漫妮的成長,表示:“把情感作爲一個可以隨緣的選項,一座城就再也困不住她了。”

《三十而已》的大結局雖然爭議很大,其實也沒什麼好爭議的,現實生活可能比電視劇更爲狗血,現實中的小三不僅破壞了別人的家庭,把原配氣炸、欺辱到難以忍受,還成功上位幹走原配或毫無損失還撈到了很大一筆錢,都是真實存在的。大家對於“手撕小三”這種爽文情節也不過是期望而已。所以,也不能完全怪罪於編劇沒有按照希望的套路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