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一幫同學的孩子都到了參加高考的年齡了。前幾天還在同學羣談論關於高考的事情。原因是一個同學在羣裏問大家“985”、“211”是什麼意思?因此被一般同學嘲弄。

這些同學之所以嘲弄他,是因爲壓根不相信這個同學會不理解“985”、“211”所代表的意義。

我們是1996年考上中專的。那一屆的中專,錄取通知書上還清清楚楚地載着:畢業去向是統招統分,即由國家統一招生,統一分配。而次年1997年,我們那年學校錄取通知書上,對於學生畢業去向則是這樣寫的:自由擇業,雙向選擇。

但是當2000年,跨入新世紀我們畢業時,全社會就業壓力頓時增加,當初的統招統分也成了一紙空文。我們也得選擇自由擇業,雙向選擇。所以當時全班45個同學,四零五散,幹什麼的都有。我們學的是工業水處理專業,但是時至今日,做本專業工作的只有一人。其他有10人進入了體制內的工作單位,5個做了教師,1人進了菸草局,1人進了疾控中心,1人進了城建局,1人進了自來水公司,1人當兵退伍後進了交通局。有的在外打工,有的個體經營。

那幾年,正值大學擴招,中專升專科的高潮時期。我們那所中專是全國重點中專,全校60多個班級,3000多名學生。在我們畢業的2000年還沒有升爲專科,且當時由北京的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管理,和省級教育廳都沒有什麼關係。所以當時學校還在升專科時,要求撥款渠道不變,因爲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有錢,學校不差錢。

後來升爲專科之後,由省教育廳直接管理,招生規模也放開了,現在學校學生有近30000人,比當初增加了近10倍。時至今日,大學生遍地都是的時候,我們一提母校,也只能是今天升格後的專科了,但是跟別人講起來,學校在大學裏面根本就排不上名號。

所以,這位同學在同學羣裏說出:“咱們學校在985211中排名第幾位?”時,馬上就有同學直言:”大早上的太扎心。“

”啥意思,老三?“

”我去應聘人家問我,我回答不上來,所以問一下。“

”你一大早來搞笑的麼?@老同學。

”這一串數字很重要,現在在徵婚啓事中也常出現。“

“你知道就告訴我,別開車。”

“咱們上學的省份,只有一所學校是211,連985都沒有。”

“好的,我想排名肯定在1萬名以內,看來我們班還是有好心人的,那些知道不告訴我的,還說我搞笑的都什麼思想。”

“你啥時候把咱們學校給升級了,@同學”

同學羣裏真熱鬧,但是作爲一個時代的中專生,當時給上這學校的還都是當時的佼佼者。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學校已不再有當初的光芒了。但是作爲從那個學校出來的一代人,我們還是有信心在當今的社會立足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