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問題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大問題,這個問題關乎着每一個人的生活。我們每個人都要接受教育,以後我們每個人的孩子同樣需要接受教育。教育不僅僅影響着我們個人的命運,它同樣關乎着一個國家的未來和前途。梁啓超說過:“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一個國家要想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必需得靠年輕的人才來支撐。

在電影《誤殺》中,有兩對父母,一對是李維傑和阿玉,另一對是都彭和拉韞。他們分別有自己的孩子,可以說,他們都算是教育的失敗者。是他們教育的失敗,釀成了最終的悲劇。

都彭雖然是一位父親,但他更是一個從政者,他每天關注最多的就是他能不能成功連任的問題。他的兒子叫素察,是一名中學生。每次素察犯了錯,都彭的第一反應都是會不會影響他的政治生涯。爲了教訓素察,都彭的解決方法永遠都是打和罵。也許都彭是一個十分成功的從政者,但他同時也是一名失職的父親,他的暴力教育只教會了他兒子使用暴力。

拉韞雖然是警察局的局長,但她更是一位母親,她只有素察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就是她的全部。每次兒子犯錯回來,她的丈夫只會動手,她便在旁護着孩子。她的孩子變得一天比一天壞,但她從沒有發現過。她兒子才十六歲就要買車,她就給他買車。她的兒子在外面跟別的孩子打架,戳瞎了別人的眼睛,身爲警察局局長的她不抓自己的兒子是失職,身爲母親的她不責備自己的兒子是失責。

她的第一反應就是像以前一樣去護着兒子,她可以拿出一大筆錢出來平事,只要對方不告她兒子。拉韞會這麼做,就表示在她的眼裏只有她的兒子,她都沒想過,她的兒子是孩子,那別人家的孩子難道就不是孩子嗎?並且她也從來都沒想過,她一味地縱容會帶來什麼後果。而就是因爲她有權有錢,又特別護着她的兒子,他的兒子纔會不知收斂,越做越錯,最後變成了一個可恨的強姦犯,並因此丟了性命。

李維傑是一個父親,但他同樣也是一個小市民。他只有小學程度的文化水平,平時又特別的儉省。他的女兒平平一天一天的在成長,當她小的時候,她十分依賴、信任她的父親,當她長大了,她卻開始嫌棄自己的父親沒什麼文化,並且還特別的小氣,於是漸漸地,她便習慣把自己鎖在房間裏,不再去跟她的父親做溝通。李維傑在女兒的這種變化中,無限的失落,他不知所措,漸漸地,他也不再和女兒有溝通了。

阿玉跟着李維傑過了一輩子,她一直是一個溫柔細心的母親。但在女兒的教育問題上,她也不比她的丈夫強多少。

阿玉每天忙家務,李維傑每天忙着工作和看電影,他們沒有及時的對平平進行安全教育,以至於平平根本不懂得怎麼防範和保護自己,最後走上了不能回頭的一條路。

這兩對父母都不懂怎樣正確地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他們的孩子的悲劇來源於他們錯的教育。真正好的教育,一定是平和的,而不是打罵的;一定是互相交流的,而不是互相忽略的。孩子的成長非常關鍵,需要家長時刻的關注和引導,一味的縱容和逃避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就像李維傑最後留下的話,他們父女最可悲的是在殺人藏屍這件事上才找回了彼此的和解與相互依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