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和朋友聊天,她调侃着:“我那三岁的儿子,现在跟外婆吵架,都嚷嚷着要打110了。”说来也巧,她的话语刚落,我这手机就响了一声,屏幕弹出了一个报道——“杭州一13岁男孩哭着报警:求你们管管我爸……”原来在7月23日杭州一位父亲因为看见儿子拿着手机,对准自己的脸部解锁手机,突然惊醒的爸爸以为儿子又在刷脸支付游戏装备,于是起身就对儿子一顿痛打,不仅踢了孩子,还把孩子摔地上擦破了皮。据了解,父母二人开早餐店,平日里根本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并且父母在家也经常拿着锅碗瓢盆打架,你砸过去,我砸过来。

生活中,靠拳头说话的家长的确不少,但这样的行为往往不能收获一个行为端正的孩子,反而会收获一个简单粗暴的小孩儿。

(1)给予孩子陪伴,别让手机成为孩子打发孤独的工具。

经常送女儿上学的时候,我都会在校门口附近的早餐店吃早餐。那家早餐店的老板有一个三四岁的女儿,每天蓬头垢面地出现在前台,手机与眼睛的距离不足十厘米。

另一家中餐店也是如此,两个女儿,一个两岁左右,一个三岁左右。两个孩子的常态就是一人玩一个手机,盯着手机屏幕连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昨天去他们店里吃饭,恰巧遇到他们的小女儿把手机看没电了,那哭声简直响彻云霄。

如果说家里是做生意的,家长很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那还勉强可以被理解。但生活中更多的家庭,却把陪伴孩子理解为“我玩我的,孩子玩孩子的”。

女儿这段时间回家,几乎天天都给我抱怨:“哎呀,妈妈,我们组有个男生天天都在幼儿园讲王者荣耀,什么’敌人还有五秒钟到达战场’之类的,听得我都要疯了。”对此,我不得不感叹,这个孩子究竟生活在怎样的家庭环境里,年仅六岁竟然对游戏如此痴迷。

(2)管好自己的密码,尽量不采取刷脸或者刷指纹支付。

疫情期间,我的叔叔也是因为堂弟玩游戏而恼羞成怒了。叔叔说,因为堂弟玩游戏,他的微信里少了接近两千元。而堂弟呢,又死活不承认,父子俩因为这件事情起了好几次冲突。

表姐也因为把手机设置成为指纹支付,而上了当。她四岁的儿子和亲戚家几个孩子一起玩耍手机,孩子们偷偷选中了一款游戏装备,于是就指使表姐的儿子把手机拿去给表姐按一下。看见已经息屏的手机,表姐以为儿子拿着手机让她解锁密码,结果自己这一按,马上就收到了六百多的扣款信息。

孩子偷偷拿父母的手机买游戏装备或者打赏游戏主播,这样的桥段已经算是不足为奇了,但依然有家长没有引起重视。不仅要管好自己的现金、密码等,就连手机也尽量不要使用刷脸支付和指纹支付,毕竟现在的孩子可机灵了。

(3)管教孩子注意方法的同时,也得给孩子做好榜样。

在《老师请回答》里,有这样一个小女孩——

面对自己表哥被同学一耳光呼进医院,她没有丝毫同情,她的第一反应是:“我表哥很怂、很孬、很脆弱。”她虽然只有7岁,但是她却谋划着想要挑战12岁的六年级大男孩。

在一次乘坐邻居家的私家车回家途中,她叫邻居家的女儿在位置上坐好,就因为对方没有规规矩矩地听她的话,她直接挥拳把邻居家的女儿打得鼻青脸肿。在学校,她没有一个朋友,因为玩不到三分钟,她就忍不住会打人。

是的,这个一身暴力倾向的小女孩,有一个摔跤运动员出生的妈妈。妈妈坦言,哪怕是在女儿很小的时候,自己也懒得说教,上前就是一顿乱踹,经常把女儿的全身打得紫黑紫黑的。

孩子的模仿水平很强,不仅不能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简单粗暴,父母在有矛盾的情况下,也不能粗鲁地靠打架来解决问题。我们在管教孩子注意方法的同时,也得给孩子做好榜样。

——————

您是一个经常动粗的家长吗?对于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你认为合适吗?欢迎跟曦曦妈探讨您的观点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