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14年抗日战争的苦难是绝对不能忘记的。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正视这段苦难的历史,我们才能从中得到收获。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长长的三八式步枪给许多人留下深刻印象。而这种步枪上带的三十式刺刀,也成为日寇的标志。在当时平均身高158公分的日本人扛着168公分的三八大盖,给人一种很滑稽的感觉。

而日寇的三十式刺刀除了造型比较独特外,它在护手位置还有一个钩子设计。这个钩子体积不大,但弧度却比较大,那它到底是干嘛用的呢?

原来日寇在设计三十式刺刀之初,想用这个钩子起到拦阻的作用。在白刃战中,用这个钩子可以勾住对方的刺刀,然后趁敌人没反应过来之际,完成后续攻击。此外这个钩子还能防止刺刀插入敌人体内拔不出来。每当钩子和敌人身体接触后都会产生一个阻力,使用者就会感知到马上做出反应。

然而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差距,三十式刺刀的钩子在实战中。似乎并没发挥设计者希望它发挥的作用。而其他几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附带作用,在战时给日寇士兵提供了极大的便捷。

首先是成为挂物钩,在日寇侵华期间,他们四处烧杀抢掠,抢到的东西除了粮食外还有鸡鸭这种家禽。有些家禽日寇就地杀死吃掉,剩下的就想办法带回老巢。这时候他们会把鸡鸭腿绑住,然后挂在三十式刺刀的钩子上。这种场景也被许多影视作品记录了下来,成为日寇侵华期间的罪证。

除了挂抢来的东西外,三十式刺刀上的钩子还有个用途,那就是架枪。原来日寇在野外行军或执行任务时,枪支存放会成为比较大的问题,如果是堆在一起看的比较凌乱,使用拿取也很不方便。一旦有警,没等枪支从枪堆里抽出来,自己就被干掉了。

如果有这个钩子,日寇士兵的枪就可以三个为一组架起来。好处显而易见,首先是拿取方便,即便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快速将枪拿到手上。提升了部队反应速度,其次架起来的枪支不用担心进水或者进土,这样也就不用担心卡壳或者影响精准度了。所以我们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经常能看到日寇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不远处是架在一起的三八式步枪。

这些细节构成了日寇对三十式刺刀的喜爱,而在我军士兵手中,这种刺刀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凭心而论,武器没有罪,更多是看在谁手中使用。用在我们军人手中,它就成了为民族崛起添砖加瓦的了。

介于想要的效果没有达到,1942年,抗战进入到最后几年。日寇本土开始遭到攻击,此时日本在没有能力制造带钩子的刺刀,于是从这年开始,带钩子的三十式刺刀彻底作古,被一种没有钩子的刺刀取代。虽然后者做工粗糙,但受制于本土被轰炸,日寇也只能接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