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14年抗日戰爭的苦難是絕對不能忘記的。正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有正視這段苦難的歷史,我們才能從中得到收穫。

抗日戰爭時期,日寇長長的三八式步槍給許多人留下深刻印象。而這種步槍上帶的三十式刺刀,也成爲日寇的標誌。在當時平均身高158公分的日本人扛着168公分的三八大蓋,給人一種很滑稽的感覺。

而日寇的三十式刺刀除了造型比較獨特外,它在護手位置還有一個鉤子設計。這個鉤子體積不大,但弧度卻比較大,那它到底是幹嘛用的呢?

原來日寇在設計三十式刺刀之初,想用這個鉤子起到攔阻的作用。在白刃戰中,用這個鉤子可以勾住對方的刺刀,然後趁敵人沒反應過來之際,完成後續攻擊。此外這個鉤子還能防止刺刀插入敵人體內拔不出來。每當鉤子和敵人身體接觸後都會產生一個阻力,使用者就會感知到馬上做出反應。

然而理想和現實總是存在差距,三十式刺刀的鉤子在實戰中。似乎並沒發揮設計者希望它發揮的作用。而其他幾個看似無關緊要的附帶作用,在戰時給日寇士兵提供了極大的便捷。

首先是成爲掛物鉤,在日寇侵華期間,他們四處燒殺搶掠,搶到的東西除了糧食外還有雞鴨這種家禽。有些家禽日寇就地殺死喫掉,剩下的就想辦法帶回老巢。這時候他們會把雞鴨腿綁住,然後掛在三十式刺刀的鉤子上。這種場景也被許多影視作品記錄了下來,成爲日寇侵華期間的罪證。

除了掛搶來的東西外,三十式刺刀上的鉤子還有個用途,那就是架槍。原來日寇在野外行軍或執行任務時,槍支存放會成爲比較大的問題,如果是堆在一起看的比較凌亂,使用拿取也很不方便。一旦有警,沒等槍支從槍堆裏抽出來,自己就被幹掉了。

如果有這個鉤子,日寇士兵的槍就可以三個爲一組架起來。好處顯而易見,首先是拿取方便,即便遇到緊急情況也可以快速將槍拿到手上。提升了部隊反應速度,其次架起來的槍支不用擔心進水或者進土,這樣也就不用擔心卡殼或者影響精準度了。所以我們在一些影視作品中,經常能看到日寇三五成羣聚在一起,不遠處是架在一起的三八式步槍。

這些細節構成了日寇對三十式刺刀的喜愛,而在我軍士兵手中,這種刺刀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憑心而論,武器沒有罪,更多是看在誰手中使用。用在我們軍人手中,它就成了爲民族崛起添磚加瓦的了。

介於想要的效果沒有達到,1942年,抗戰進入到最後幾年。日寇本土開始遭到攻擊,此時日本在沒有能力製造帶鉤子的刺刀,於是從這年開始,帶鉤子的三十式刺刀徹底作古,被一種沒有鉤子的刺刀取代。雖然後者做工粗糙,但受制於本土被轟炸,日寇也只能接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