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範志輝

繼網易嚴選在快手帶來直播帶貨首秀後,網易雲音樂這次選擇了抖音作爲盟友。

8月3日,網易雲音樂和抖音正式宣佈達成合作,着力點爲音樂人和音樂人作品的扶持、宣推,聚焦創作、曝光、收入、作品管理等問題,圍繞音樂人扶持、音樂宣發、音樂版權、音樂IP等方面進行創新探索,共同致力於"音樂+短視頻"內容生態建設。而在去年11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和快手達成了戰略合作,共同推出"音樂燎原計劃",批量製造了一批全網熱歌。

也就是說,網易雲音樂和抖音、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和快手的成功組隊,某種程度上也意味着兩個超級流量池的形成。而音樂平臺和短視頻平臺的綁定合作和宣發、版權、IP等層面的探索,也成了中國市場比海外同行更早嘗試的聯動玩法。

毫無疑問,短視頻在視覺化時代佔盡優勢,爲音樂傳播帶來了新的可能,但如何在流量和算法面前保持作品的質量並不容易。那麼,深耕原創音樂多年的網易雲音樂的加入,是否能讓短視頻的歌曲面貌有所改觀,推出一些更具生命力的作品和音樂人,以及如何將雙平臺的流量疊加效果發揮到最大,都是值得探討的。

爲什麼網易雲音樂和抖音會走到一起?

正如前文所說,在網易雲音樂和抖音合作之前,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與快手已經率先組隊,隨着行業競爭的白熱化,另外兩大巨頭自然也會有所行動。

對於網易雲音樂來說,雖然在主站外佈局了LOOK直播、音街等直播、K歌產品,但目前這幾個產品尚處於上升階段,而與抖音結盟,能夠補足網易雲音樂在宣發鏈條上的空缺。而從用戶增長層面,與抖音的合作也能幫助網易雲音樂獲取更大規模的大衆流量,拓展用戶圈層。

之於抖音,更多考慮的可能是版權內容。一直以來,短視頻的版權漏洞都被業內詬病,雖說抖音此前已經與索尼音樂、華納音樂、太合音樂、傑威爾音樂、燦星文化等國內外音樂廠牌達成了版權合作,但短視頻對於優質內容的需求是始終稀缺的。網易雲音樂深耕原創音樂領域多年,聚集了大批優秀的音樂人和作品,與之合作能夠很好地彌補抖音在版權內容上的不足。

據《2020年抖音用戶畫像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月,90後用戶佔比高達43%,而網易雲音樂2019年的新增用戶中有85%都是95後年輕人羣,月活用戶中95後佔比已經超過60%。可以看到,二者在用戶屬性比較匹配,也具備互相導流的空間。

同時,雙方都在原創音樂領域有所佈局,網易雲音樂先後推出"石頭計劃""雲梯計劃"等長期扶持計劃,入駐原創音樂人超16萬,截至2019年,入駐原創音樂人總收入增長31倍,音樂人作品總播放量增長13倍;抖音也相繼推出了三季"看見音樂計劃",新推出的"抖音音樂人億元補貼計劃"試行兩個月讓超過80%的簽約音樂人獲得音樂補貼收入,雙方都在基於自身資源優勢爲原創音樂的發展添磚加瓦。

隨着移動互聯網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要想進一步破圈擴充平臺影響力,強強聯合無疑是最好的選擇。而網易雲音樂與抖音本身在戰略、資源和定位上存在互補性,"音樂+短視頻"內容生態也具有足夠大的想象空間。

補足短視頻鏈條,"最強流量池"會成爲"爆款音樂製造機"嗎?

事實上,自從唱片業被互聯網擊垮後,其賴以生存的宣發系統也失去了效用,長期以來傳統音樂行業在宣發上是非常無力的。而短視頻的出現,以其音畫結合的特性和低門檻的UGC互動參與,成功掀起了一場新的音樂傳播革命。

我們看到,一大批老歌新曲和素人歌手在短視頻走紅,進入大衆視野。比如前火箭少女101成員段奧娟就因爲天籟般的嗓音而在抖音被髮掘,摩登兄弟劉宇寧也是在抖音獲得千萬關注後唱到了《歌手》舞臺。更不用說,像阿冗的《你的答案》、井朧《丟了你》這樣的熱門歌曲這幾年都在持續不斷被推出,甚至《醉赤壁》《處處吻》《答案》這樣的經典老歌也重獲新生。

作爲國內最大的原創音樂平臺,網易雲音樂近年來也是爆款頻出,基於良好的社區氛圍和自成一體的宣發生態,推出了《起風了》《理想三旬》《成都》《雲煙成雨》《兒時》《大田後生仔》《世間美好與你環環相扣》等諸多爆款金曲,趙雷、陳鴻宇、房東的貓、買辣椒也用券、林啟得等一批音樂人也從平臺走向主流視野。

在與抖音合作後,網易雲音樂的8億用戶和抖音的4億日活用戶本身就形成了巨大的流量窪地,除了個性化推薦、歌單、樂評、Mlog等產品功能,聚合音視頻、圖文、音樂直播、K歌、短視頻等構成的音樂宣發生態將被打通。在可視化傳播的加持下,二者的聯手也將進一步激發雙平臺的音樂傳播勢能,助力"最強流量池"轉化爲"爆款音樂製造機"。

比如,網易音樂人“一支榴蓮”在今年2月發行的原創歌曲《海底》,在網易雲音樂和抖音"熱歌改造計劃"的助推下,很快成爲雙平臺熱門歌曲。截至目前,《海底》各版本在網易雲音樂總評論量超40萬,累計播放量超19億,抖音相關短視頻播放量超11億,而“一支榴蓮”在網易雲音樂的粉絲數也達到41.3萬。

對於此前類似《驚雷》等熱歌負評頗多的現象,網易雲音樂的加入也將從源頭上提升熱門歌曲的質量和類型,優質爆款作品成爲可能,也助推更多分衆音樂出圈,讓更多優質的原創歌曲被聽到看到。同時,對於網易雲音樂的16萬音樂人來說,也將藉此獲得更多的流量曝光和收入機會,讓流量真正反哺到創作環節。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提到過,當人們的音樂消費方式從"聽音樂"轉向"看音樂",這意味着短視頻將不再只是音樂宣發陣地,更將成爲音樂產業的重要一環。而網易雲音樂與抖音的聯合,則是將音樂流媒體和短視頻的流量打通,或許會對今後音樂產業的宣發生態帶來深刻影響。

結語

從產業層面看,網易雲音樂和抖音能走到一起無疑有着平臺戰略和產品互補上的考慮,尤其是宣發層面的深度聯動。而作爲兩款當下備受年輕人喜愛的熱門產品,長遠來看,網易雲音樂與抖音的牽手更是對年輕市場的未來佈局。

在互聯網行業,"流量焦慮"始終存在。可以肯定的是,當好的音樂內容遇到強大的流量支撐,音樂的價值必將會指數級放大,這也是網易雲音樂和抖音後續可以預期到的。而"音樂+短視頻"內容生態將如何重構音樂產業的宣發、A&R、版權、IP開發等領域,讓更多流量轉化出行業價值,這個更值得期待。

排版 | 安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