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亞)近年來,隨着互聯網購物平臺的快速發展,不少網站都推出了用戶“用後感”分享功能,不少用戶在購買商品前都會翻一翻別人關於這件商品的筆記和評價再決定購買,有些產品也因爲這些筆記從小衆產品變成了“網紅產品”。但是不少用戶“用後感”筆記分享功能,被一些商家利用,從事虛假營銷,與之前出現的炒信營銷,例如刷好評、刷信譽、刷信用、刷單之類如出一轍。

虛假用戶感會造成網絡誠信環境惡化。在這種虛假交易中,不僅產生了大量的垃圾數據,還破壞了網絡交易環境,加重了社會中只重利益、不講誠信的狀況,助長了社會不良風氣。如果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多,人們對網絡購物將會產生信任危機,社會誠信無法得到張揚。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電商僱人寫“用戶體驗”,等於聘用評論師進行虛假的評論,屬於虛假宣傳行爲,其行爲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等,這種行爲最終損害的還是消費者本身。

虛假用戶感會擾亂網購平臺和市場正常的競爭秩序。採取欺騙手段促銷,屬於一種不正當競爭。那些恪守公平、誠信、自願、守信等市場基本準則的商家,會受到市場無情擠壓。其結果,就是正常的網購秩序被擾亂,消費者面對虛假信息無法作出正確的選擇與判斷,商家把經營的心思都放在非正當競爭上,久而久之,還會形成“劣幣驅除良幣”的互聯網營銷生態。虛假“用戶體驗”已成爲一種地下產業,不僅提高了網購成本,而且誤導了消費者正確的選擇和判斷。特別是,採取欺騙手段促銷,屬於一種不正當競爭,損害一些正規電商及商品的利益事小,擾亂正常的網購市場秩序事大。

互聯網購物快速發展以來,針對商品的炒信營銷,花樣層出不窮,當下不少購物平臺、網站推出的用戶這種經過炮製的“用戶體驗”,虛擬出來的商品質量“好評”,從表面看,網購“用戶體驗”似乎造就了成千上萬個收入可觀的職業“寫手”,也爲大學生就業創造了更多的機會。但這種行爲的各環節支出最終會體現在商品價格上,由消費者變相承擔。另一方面,因信息混淆,消費者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賣家和商品進行辨別,增加了購物成本。

虛構“用戶體驗”現象不容小覷,其嚴重破壞了競爭秩序,使市場交易偏離了公平競爭的軌道。對於虛構用戶體驗、刷單等行爲,靠眼看、盯人的方式很難從大量的交易中發現可疑行爲。應當從多渠道對這類行爲進行規制。對於網絡交易違法行爲,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技術手段和設備,對交易記錄、付款記錄、物流記錄等進行大數據統計和分析,纔可能對違法行爲有跡可循,因此研發網絡交易的監管系統迫在眉睫。除相關政府部門依法查處監管之外,商家要摒棄急功近利,迴歸誠信經營正道;寫手要抵住利益誘惑,避免貪小便宜喫大虧;廣大消費者也要擦亮眼睛,不盲信所謂的“用戶體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