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醫學指導專家: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疼痛科主任 萬麗

你一定知道“疼痛”的滋味

但你是否出現過毫無原因的痛?

這種痛楚,全身上下也找不到傷口

甚至到醫院檢查,也沒有結果

醫生也說不出具體什麼病症導致

但你就是會“覺得痛”

現在,這種“看不見”的痛終於被正名了

最近,國際疼痛研究協會重新定義了“疼痛”

將“我感覺很痛,但檢查不出來”的痛

被正式納入了“疼痛”之中。

拍片查不出的痛 一樣存在

記者瞭解到,國際疼痛研究協會給出的疼痛新定義爲:與實際或可能組織損傷相關或類似的不愉快的感覺和情感體驗。對比1979年給出的老定義,加上了“類似的”這3個字,足足用了40年的時間。

與之前明確範圍爲“組織損傷導致的疼痛”相比,新定義雖然只加了“類似的”短短几個字,卻是把更廣泛的疼痛納入其中。舉個例子,有些疼痛是人能感受到的,但是醫學影像卻不能捕捉到,找不到具體病變位置;此外,疼痛還有不可忽視的心理因素,有時精神、情緒等也會造成軀體疼痛,這種痛感也未必能通過外部檢查測量出來。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疼痛科主任萬麗解釋,雖然現在醫學影像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人體神經系統如此精細的組織相比,現有影像技術還是有很多檢測不到的地方,一些與人體大腦認知功能相關的疼痛,就有可能被“放過”了。

“只要是患者說自己痛,那他就真的痛。”萬麗說,痛覺是神經系統對刺激而作出的反應,即使這個刺激在觀察者角度看來是不足掛齒的,但只要患者感覺到了疼痛,疼痛科醫生都要想辦法幫助患者消除疼痛。

“舉一個很小的例子,風吹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是舒服的,也可能是毫無感覺的,但是對於帶狀皰疹後遺痛患者來說,微微風吹都可能對他造成強烈的痛感,因爲他的神經系統將疼痛無限放大了,這種疼痛是應該得到治療的。”萬麗解釋。

只要是痛 都有治療的價值

痛覺是一個人的主觀感受,但同時又受到情緒上的影響。那麼,是否有患者會出現“臆想出來的痛”?萬麗指出,對於患者來說,只要有“不愉快的感覺”出現,就有可能是疼痛,醫生就應該想辦法改善他們的大腦對疼痛的主觀感受。

都說疾病折磨的是人的肉體,但疼痛卻會摧毀人的靈魂,疼痛與抑鬱往往是伴生的。長久的疼痛會引起患者抑鬱,而抑鬱也會喚醒人敏感的痛覺。對於疼痛科醫生來說,調節患者的心理狀態也是工作重點之一。

醫學上將持續3個月以上的疼痛稱爲慢性疼痛,其會導致人體系統功能失調,免疫力抵抗力降低,植物神經紊亂等改變。各類慢性疼痛成爲不少現代人的生活“標配”,以前很多人認爲“疼痛”只是一個症狀,但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00年就提出“慢性疼痛是一類疾病”。現在越來越多醫院開設疼痛科,就是爲了解決廣大羣衆各種疼痛問題。

有的人認爲,疼痛科只是單純解決“疼痛”問題,沒有從根本上消除疾病,但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萬麗說,針對病因地止痛纔是最有效果的,疼痛科醫生可以幫助患者找出疼痛背後的真正原因,從源頭上進行治療。“有一些疾病原因導致的疼痛,如果患者嘗試了很多其他方法都治療無果之後,也可以到疼痛科試試。”萬麗表示。

文/健康參考全媒體記者 黃旭君

通訊員/許詠怡

編輯/黃旭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