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漢濱區建民街道辦緊盯脫貧目標不放鬆,及時補足短板弱項,以高質量高標準高幸福感夯實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

提升集體經濟帶動力

該辦堅持以三變改革爲抓手,圍繞“黨支部+X+貧困戶”模式,着重集體經濟組織建設,以多種形式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實力。在街道辦成立街道股份集體經濟合作聯合社,對全辦集體經濟組織進行統籌管理;在村(社區)成立村級股份制集體經濟合作社,吸納廣大羣衆積極參與其中。

目前,已逐步形成“黨建+集體經濟326產業矩陣”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即從資金、技術和銷售渠道三個方面,實現與經濟實體企業和金融機構兩方合作發展,圍繞種養、旅遊、研學、零售、新能源、電子商務六個方面自由組合產業。

同時,該辦還着力打造一批集體經濟地方品牌,先後打造生豬產業陽晨品牌,蛋雞產業潤豐源品牌,蔬菜產業天瑞塬品牌等10餘個地方品牌。到2019年底,辦集體經濟組織已帶動貧困戶1717戶6058人,實現產業對貧困戶的全覆蓋。

提升技能培訓覆蓋面

該辦堅持一手抓產業、一手抓就業的“雙抓”思路,在技能培訓機構建設上,着力培育了忠誠職業農民培訓中心1個,聘請專業的培訓老師集中對各村(社區)的貧困和非貧困勞動力進行職業技能培訓。

在技能培訓形式上,採取集中培訓和靈活培訓兩種方式,積極鼓勵各村(社區)充分利用遠教平臺和農家書屋等平臺,自行在本村(社區)開辦起農民夜校、田間培訓講堂等長期農戶普學課堂,以靈活的時間和形式,且不設學習者年齡限制,吸引大量貧困和非貧困戶參與其中。

在技能培訓內容上,通過每年各村(社區)幹部入戶走訪收集彙總羣衆培訓需求,制定村(社區)本年度的技能培訓課程計劃,確保技能培訓不脫離生產實際需求。目前,該辦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達到全覆蓋,有效保證了貧困勞動力至少掌握一項生產技能。

提升人居環境美化率

不僅要讓羣衆的口袋鼓起來,更要讓羣衆住的舒服,這是該辦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一直秉承的理念。爲美化各村(社區)人居環境,建民街道建立了“321”綜合環境治理體系,即推進廁所、垃圾、污水三大治理工程,建立長效環境綜合治理保障制度和定期定點垃圾統清制度,建立各村(社區)人居環境自治管理委員會統籌日常管理。

同時,將人居環境治理納入村規民約的範疇,通過道德評議會和善行義舉榜,讓八清一改和八不八保的理念根植人心,形成人居環境改善人人蔘與的良好氛圍。目前,該辦廁所和污水管網改造已全面完成、垃圾入池率達到10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