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三十而已》中王漫妮逃婚了,提着行李連夜逃回了上海,看到這裏我竟然有點小興奮,這纔是王漫妮真正的野心!

8年前,王漫妮和所有去上海的年輕人一樣,揣着夢想,滿懷激情,在奢侈品行業摸爬滾打。看着光鮮,實際競爭殘酷。她見慣了各種有錢人,自己攢夠了錢也要買名牌鞋。

可是,這些完全改變不了她生存的壓力,她不斷地租房,直到遇上了梁正賢。一個財務自由,感情自由的男人。他帶她玩過了她做夢也沒想到的地方,帶她踏進了她從踮起腳也高攀不到的圈子。

王漫妮一度以爲他梁正賢是自己的真命天子,卻不曾想被正牌女友狠狠地扇了耳光。感情上的欺騙,工作上的挫折,讓她對這個城市徹底失望了。

8年後,她依然一無所有,甚至連付房租都很窘迫,想到要住得越來越遠,甚至和人合租,她不得不逃離上海回到老家。她以爲自己經歷過挫折,就會死心。

回到老家後,一切都是新鮮的,熱情的。

在上海沒有人認識她,可在老家的街頭巷尾,每個人都認識她,和她親暱地打招呼。她受到了萬衆矚目,每個人都誇她美,滿足了她小小的虛榮心。

漫妮的30歲,在老家擺了浩浩蕩蕩的流水席,但在上海,她的走的時候只有顧佳和曉芹兩個朋友。

看起來,家裏的一切似乎都比上海好。

可是見過大世面的人,眼界開闊了,看很多東西的感覺完全不同。即使喝個咖啡也不是想要的拿鐵,即使想要安安靜靜喝個咖啡,還有人問你要不要做個美甲,一度使她以爲到了火鍋店。

02

在這個縣城,所有人都認識王漫妮,可她找不到一個可以說話的人。爸媽永遠都在逼婚,她唯一能聊得來的是理髮店的於伯,一個曾經也在上海漂過的人。

同樣的經歷,讓他們之間有些惺惺相惜。於伯說:越漂越找不到家,後來想明白了,所有選擇漂的人在走出家門的那一刻就就要知道,往後你就是你自己的家,在撐起你自己的天,要是連這點勇氣也沒有,趁早別出門。爸媽嘴裏說的,故鄉是後路,聽聽也就算了。

漫妮原本是想讓自己安定下來,呆在爸媽身邊,不用愁喫了上頓沒下頓,不用受職場的委屈,再找一個不那麼討厭的人結婚生子。

她還很幸運地遇到了一個條件不錯的相親對象張志,他在這個縣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是,她和張志就是不來電,無論他多麼優秀,對她再好,她也無法把自己融入到這段感情中,她其實也明折,張志看中的也不過是自己的美貌。

張志明裏暗裏向所有人宣告:漫妮是他的女朋友,並決定帶她見家長,想要早點定下婚事。爺爺生病時,張志也盡力幫忙,所有人都覺得他們倆的事要成了,可漫妮的心卻依然遊離在外。

即使房子車子都有,工作也很輕閒,坐在那,喝杯茶聊聊天就能混一天,再也不用拼着命去奮鬥,可她覺得空虛,她開始想念上海。她的內心在告訴她,你不能留下來,於是,她只有逃了。

在她向張志表明心跡時,毫不例外地得到了一陣嘲諷。但那又如何,她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她願意承擔這樣的後果。

03

女人的後路到最後真的只有自己。我從不認爲漫妮和張志結婚後就會真的幸福,雖然一切都有捷徑,所有人都簇擁着她,但她在張志面前是沒什麼話語權的,她從不是王漫妮,只是一個適合張志的結婚對象。誰能知道十年、二十年後失去自我的王漫妮會活成什麼樣呢?

當漫妮找到梁正賢的一位有錢朋友,表示想要做副店長時,她說了一句話讓我覺得她真正成熟了。她說,做事情無非是站着做還是躺着做,但我更願意選擇站着做!

漫妮已經深刻明白,靠男人不如靠自己,誰都沒有自己靠得住,靠自己堂堂正正地活着,努力賺錢纔是真理。

就像顧佳,原本一心想把夫君扶上戰馬,最後不也還是得靠自己。男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變心,說變就變,女人真的要有足夠應付一切的能力。

當年我離家來上海時,也是赤手空拳一無所有,舉目無親。一個人投簡歷,找工作,幸好還很順利,第一家公司做了一年半,工作不算忙,但可惜經營不好,老闆撤資回廣東。

離開那家公司時,我正好得了一場大病,那算是我人生的一個低谷期,也是一個轉折點,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情。那時,我已經明白,我能靠的人只有自己。

這些年,我從不敢停下腳步,我不讓自己懈怠。即使有一份工作,紙媒時代,我也願意晚上爬格子賺稿費,網絡時代,我努力做公號,我要讓自己有足夠應對風險的能力。

有時候和老家的同學聊天,看着她們悠閒的樣子,我雖然羨慕,但我卻知道我回不去。那樣的生活很好,只是已經不適合我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當初走出家門的那一刻,我已經沒有退路。

現在我沒有大富大貴,但足以養活自己,在這個城市有一間面積不大的房子,有自己的家人,自信滿足地生活着。

風來了,我不怕,雨來了,我不怕,我就是自己的避風港。

作者:裝睡貓,中年老母一枚。做過房產文案、寫手、淘寶掌櫃,HR,經歷過滄桑,內心依然柔軟。她說,每個裝睡的人都期待被喚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