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汽車發佈會現場

文|翠鳥資本

8月3日,恒大汽車集團在上海、廣州同時發佈恆馳首期六款車,恆馳1、恆馳2、恆馳3、恆馳4、恆馳5、恆馳6正式亮相,覆蓋了從A到D所有級別,以及轎車、轎跑、SUV、MPV、跨界車等乘用車車型。

據瞭解,爲了打造"人人見,人人哇"的恆馳,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去年多次親赴歐美日造訪,最終促成恒大與全球15位頂級造型設計大師的戰略合作,爲恆馳注入最強"顏值基因"。此次亮相的6款車,分別出自享譽全球的造型設計大師Anders Warming、Michael Robinson和丸山公顧之手。

首次亮相便一次性推出如此完整的產品矩陣,這在汽車界史無前例,不僅體現了恒大造車的實力,也傳遞着其搶佔全球市場的野心和目標。

從宣佈跨界造車到今天,恒大通過高舉高打,在短短兩年內走完了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從0到1"的全過程,開闢了一條全世界所有車企沒有走過的造車路,即整合全球最頂級的資源,打造最好的產品。

許家印在發佈會現場

8個月前,也就是2019年11月12日,恒大新能源汽車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峯會在廣州召開,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在會上宣佈,未來三年將投入450億元製造新能源汽車,同步研發的新車型有15款,全系列產品將從2021年陸續實現全面量產。

許家印當時表示,恒大新能源汽車的總定位是核心技術必須世界領先,產品品質必須世界一流,成本必須大幅度下降。對於恒大汽車,他希望:"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把恒大新能源汽車打造成爲全球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對於恒大的"換道超車",許家印表示,恒大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原因有三個:新能源汽車是保護環境、造福人類的產業;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市場巨大,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世界汽車歷史上,它的誕生和發展是世界汽車歷史的一場革命,蘊藏着巨大的機遇和商機。

"十年前,恒大開始實施多元化戰略,今天的恒大已經形成了以房地產爲基礎,旅遊、健康爲兩翼,汽車產業爲龍頭的四大產業格局。"許家印說。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在全球居於領先地位,產銷量連續五年位居世界首位。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近期就表示,新能源汽車代表了未來汽車產業發展方向,自2009年開展"十城千輛"示範推廣試點以來,經過各方面多年的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已經成爲引領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力量。

辛國斌介紹,目前中國新能源車產銷量連續五年位居世界首位,累計推廣的新能源汽車超過了450萬輛,佔全球的50%以上,主流車型的續駛里程基本上都在400km以上,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也達到了250Wh/kg。

另外,整個產業發展的體系也漸趨完善,新能源汽車的基礎材料、電池、電機、整車、電控、生產裝備等產業鏈上下游基本實現了貫通,產業配套環境也不斷優化,全國已累計建設充電站3.8萬座,換電站449座,建設了各類充電樁130萬個,其中公共充電樁55.1萬個,私人樁74.9萬個,同時我國還建成了"十縱十橫兩環"4.9萬km高速公路快充網絡。

德邦基金股票研究部助理業務董事王立晟在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表示,上述數據釋放出三個積極信號。第一,中國已構建較爲成熟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第二,中國逐漸培育出一批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優質企業;第三,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正處於加速期。

因此,恒大的"換道超車"可以說是順勢而爲,符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大趨勢,站在了"風口"上。

那具體要如何造車呢?

許家印認爲,恒大在造車方面是白手起家,"一無所有",因此必須走一條不尋常的路,以資本和生態換技術和時間,通過一系列國際收購與合作,在整車研發製造、動力總成、3.0底盤架構等關鍵環節擁有世界領先的核心技術。

以FEV和本特勒研發的3.0底盤架構爲例,這是世界最頂級且唯一可買到的底盤架構,恒大可在這個底盤上研發十幾款甚至上百款車型,大大縮短了研發週期。

同時,與FEV、EDAG、IAV、AVL、MAGNA等五大汽車工程技術巨頭展開合作,幾方同步研發15款車型及關鍵技術,且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

"核心技術世界領先,產品品質世界一流,成本大幅度下降",在打通"整車研發製造+三電核心技術+營銷渠道+智慧充電科技"在內的造車全產業鏈,掌握整車研發製造、動力電池、輪轂電機技術等方面技術後,許家印稱力爭在3年至5年內成爲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作爲新能源汽車的跨界者,恒大想要快速搶佔全球市場的"野心"已躍然紙上,但最終能否如願,還需等到恆馳量產下線那一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