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街是一條古老的大街,貫穿老通州城的東西方向,這裏曾經是通州老城的縮影,中山大街中段有一片平房區坐落在四員廳社區轄區內。

隨着老城區的改造步伐,今年7月,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應急響應下調至三級後,四員廳社區老城平房棚戶區改造、新街下坡衚衕銅材廠宿舍老舊小區改造正式啓動,社區各項工作也隨之全面鋪開。

▲社區中山大街東口

平房區位於四員廳社區北部,包括中山大街與新街下坡兩部分,如果按照門牌號計算只有30個。但在這片小小的區域裏,搭建出的小平房可謂摩肩接踵,每個小雜院兒裏既有公房也有私房,即使是緊鄰着的兩間不足5平方米的小房子,也可能由不同的房主持有,因此按照房本計算一共有150位房主。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大雜院騰退測繪草圖

從3月初開始,棚戶區改造居民徵求意見會、房主登記摸底,到8月初開始測繪、評估與騰退,都需要社區組織、協調並逐戶通知房主,四員廳社區上下一心不急不躁,按照計劃將工作平穩推進。

近期,社工走訪了一些住在大街上的老住戶,記錄下這段改造前的真實畫面:

高文祿,87歲,1940年7歲時隨父母遷到這裏居住,他說這個院子是父母一磚一瓦親手建成的,在這個自家小院兒裏住了80年,幾十平米小院兒的每個角落都充滿着記憶。

老人雖然已經87歲,但耳聰目明、精神矍鑠,獨自居住在這裏。說起與小院有關的故事聲情並茂,猶如帶我們穿越在時光機裏。

▲生活了80年的小院

高文祿曾在這裏結婚成家,生兒育女,一家四代都在這裏成長,度過了美好的童年時光。南邊的東方小學,那時叫“公園小學”,一家四代都從這所小學畢業。雖然長子與小女兒已經去世,但孫子、孫女們都特別孝順,經常來看他。

▲徵求居民意見座談會

起初,在應邀參加居委會組織的座談會,高文祿表示自己不同意騰退院子,對小院有着深深眷戀與不捨。可是幾次社區座談下來,自己回家仔細琢磨,想起母親的話: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母親教導他與人爲善,與世無爭。

仔細品味母親的話,這輩子受母親的影響,日子過得挺順當。而居委會平時對自己也很照顧,經常過來看望他,這是大勢所趨:人們總要不斷改造環境,環境又能影響人。人要往遠處看,自己都這個歲數了,要多爲子孫未來考慮,跟着生活走,不較勁,近期終於同意測繪並簽字確認。

新街下坡是中山大街上的一條衚衕,銅材廠宿舍30號院位於這條衚衕的南端。這個原銅材廠的家屬院有兩棟建於80年代的老樓有96戶居民,隨着使用年限的增加,院內路面、樓體外立面、樓內上下水管路等諸多設施亟待修整更新。

2020年,銅材廠30號院被列爲老舊小區小區改造項目,是區政府惠民工程之一。四員廳社區居委會進行了大量動員與宣傳工作,並協助各方進行充分的前期準備。

▲新街下坡銅材廠30號院小區改造座談會

近期小區改造工程已正式啓動:首先是進行樓體外牆保溫工程,接下來是樓頂平改坡、小區路面修整與綠化、增設停車位、更換上下水等一系列改造工程。

▲新街下坡銅材廠30院開始拆除護欄

別樣的記憶

走在中山大街上,你可以感受到大街別樣的古風古韻。轉過兩三個小彎兒,你看,一棵高大茂密的大槐樹正站在大街西口高高的臺階上,向你眺望:

▲大街西口佇立了200年的清代大槐樹

這棵樹在這裏已經佇立了200年,見證着運河兩岸時代變遷。“我們會努力工作,用辛勤的汗水,再現古老大街的美麗新顏。到那時歡迎咱通州人再來看看!”社區書記劉豔霞說。是啊,誰不愛自己的故鄉,自己的家?大槐樹下是我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