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的科技公司裏面,除了華爲之外,阿里巴巴也是藏龍臥虎。據瞭解,阿里巴巴擁有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多達2.5萬名,所以阿里的技術並不像外界說的那般薄弱。而且,其中不乏“大神”級別的人物,比如阿里合夥人之一的多隆(蔡景現)、少年天才吳翰清、“海歸”賈揚清,以及我們今天要說的,名震江湖的褚霸(餘鋒)。

餘鋒是個70後,是中國最早接觸互聯網的那一批人,他的技術實力有多強?知乎上有直接將其“封神”的評論,大致意思就是他對系統和硬件的綜合水平在國內無人能敵。當然,這一點從他在阿里內部的聲望也可窺見一斑。一般來說,在阿里能夠做到P8、P9級別的都是技術大牛了,但他們都要尊餘鋒一聲“霸爺”,還自發組成了一個組織,叫做“拜霸爺教”。就連一直標榜技術的騰訊,都曾主動請他去做分享。可見,餘鋒的技術實力確實是同行都難以企及的。

就這樣一位技術“封神”的人物,按理說應該是從小就開掛的“別人家的孩子”纔對。然而,餘鋒在學生時期卻是個徹頭徹尾的“問題少年”,逃課、打羣架一個也沒落下。但好在這個“問題少年”有難得的自律,玩得再瘋也會抽出時間來看書,溫習功課。所以在高考那一年,跟他稱兄道弟的那一夥人都名落孫山,只有他一人如願考上了大學。

上世紀90年代初期,正在東北上大學的餘鋒第一次接觸到了286計算機,並對互聯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認爲這就是未來。差不多同一時期,馬雲在大洋彼岸也接觸到了互聯網,併產生了和餘鋒一樣的想法。但不同的是,馬雲回國之後便創立了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公司之一的中國黃頁,而餘鋒則開始鑽研技術。若干年後,他們產生了交集,馬雲成爲中國互聯網數一數二的人物,餘鋒則成爲了馬雲麾下的一員大將。

1997年,大學剛畢業的餘鋒來到深圳。那時候中國互聯網還處於起步階段,IT人才的缺口很大。因此那個年代只要會些編程就能賺到不少錢,巨人網絡的史玉柱和網易的丁磊都是通過自己寫軟件賺到的第一桶金。於是,餘鋒就自己動手寫了一個聊天室,當時在國內能寫出這玩意兒的人真沒幾個。所以,他很快就被人“盯”上了。

某天深夜,餘鋒收到一封郵件,對方稱他是網易創始人丁磊,問餘鋒有沒有興趣來網易上班?餘鋒看到郵件的第一反應不是欣喜若狂,而是認定這就是個騙子。次日,沒有收到回覆的丁磊直接打電話給餘鋒,大有“三顧茅廬”之勢。就這樣,餘鋒便成了網易的早期員工之一。

2010年,餘鋒加入王堅的阿里雲團隊。當時的阿里雲成立沒多久,就連阿里內部都是質疑聲不斷,王堅更是被罵得“抬不起頭”。餘鋒的加入讓阿里雲有了另一番景象,在他的帶領下,阿里雲數據庫團隊達到了國內雲數據庫頂尖水平,阿里雲也因此轉危爲安,如今估值達到了6500億元。從“飛天”到“神龍”,阿里雲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項目都有餘鋒的身影,說他是阿里雲的“功臣”一點都不爲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