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會哭的孩子不愁奶喝。不過一些“懂事”的孩子就顯得截然不同了,因爲他們雖然想喝奶,但也不能用哭鬧的方式讓父母妥協,這樣的話在父母心裏,自己就不是乖孩子了。

薇婭8歲女兒,一個人在洗手間偷偷地哭,發現後只說眼裏進了沙子

薇婭的名聲在這一年多,逐漸的響亮了起來,她作爲千萬粉絲的帶貨達人,一年的收入能達到30個億,如今可以說是已經功成名就了。

不過,事業上的成功並沒有讓她高興多少,反而憂心忡忡,經常會感覺虧欠女兒的。爲了事業,這幾年薇婭不得不一心投入工作,一年到頭和女兒相處的時間真的很少,在一次採訪中,當提到8歲的女兒妮妮的時候,稱她非常懂事,不過說着說着眼裏卻閃出淚光。

一次,薇婭要出差幾天,跟女兒告別的時候,女兒很鎮定地說:“您注意安全,我去下洗手間!”說完轉頭就跑了,看着女兒有點不正常,這時助手提醒到:她可能去偷偷地哭了。

薇婭有點不信,當她悄悄地走到洗手間,發現妮妮確實在那裏哭,薇婭很心疼地問道,爲什麼哭時,妮妮只是倔強地搖頭,說眼裏進了沙子。看到這裏,薇婭內心感到一陣慚愧。

她心裏一直覺得,自己隔三差五的出差,孩子已經習慣了媽媽不在身邊的日子,並且感覺自己已經把什麼事都處理好了,妮妮的學習任務也都能按時完成,沒用自己怎麼操心,可是今天才發現,女兒心裏並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一直隱藏着一些痛苦。

還有一次,薇婭正好給她打電話,女兒說自己正在學習,還問媽媽是不是下班了,媽媽說只是抽出了點時間,女兒就說她作業還沒做完,叫薇婭不要打擾她,可實際上女兒只是害怕耽誤了媽媽的時間。

薇婭每次聽到女兒的話,心裏邊就一陣難受,感覺孩子現在太“早熟了”,表現的非常懂事,但薇婭總覺得是自己虧欠女兒太多了,沒有給孩子一個完整、快樂的童年。

生活中這樣“懂事”的孩子,並不少見,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家都覺得孩子聽話、懂事纔是好孩子。所以,我們身邊真的不乏一些“懂事”的孩子。

比如,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儘量不讓自己買東西

有時候,父母因爲害怕孩子亂花錢,就總是在孩子面前哭窮,時間長了孩子也就耳聰目染,認爲省錢纔是自己最值得做的,就算有喜歡的東西,也不能要。

可是,如果孩子看的別的小夥伴都有,而自己卻不能買,那麼內心難免會有點自卑,認爲自己要比別人矮上一等,那麼在心裏就會受到打擊。

還有,年齡大必須要讓着弟妹,纔是懂事

很多二胎或者多胎的家庭,一般兩個孩子鬧了矛盾,作爲家長總會責備那個大一點的孩子,因爲他是哥哥(姐姐)就不能欺負弟弟妹妹。

因爲年齡大,就失去了公平,這對於孩子來說真的是懂事嗎?如果大的要讓着小的,那也是在小的尊重大的的基礎上,不能因爲年齡小就什麼都是對的。

再者,努力表現只爲得到父母的關注

生活中家長總是一副忙碌的景象,對孩子很少關心,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是能捕捉到的,但是也不能明說,只能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纔會得到父母的關注,像考個好成績,主動做家務等等。

有些家長因爲各種原因對孩子不夠關心,在這方面小孩子都是比較敏感的,他們會覺得是自己不好,就努力地好好表現討好父母。或者主動做家務,或者努力學習考個好成績,只爲了讓爸爸媽媽高興一點,看到自己的存在。

過度懂事的孩子,真的好嗎?有哪些弊端?

1,首先,孩子不能充分地釋放自己

我們常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但是每個人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在合適的年齡做合適的事,纔是我們值得推崇的,如果孩子什麼事都靠自己,那他的內心必然承擔了很多,這樣的話長期受到壓制,也不是好事。

2,其次,失去原本的快樂,一去不返

孩子的童年本應該是無憂無慮的,接受新知識,可是一個比較懂事的孩子,就要事事受到壓迫,看父母的臉色行事,這樣雖然在父母眼裏他是好孩子,那長大後性格也會隨之改變,變得怯弱,沒有膽識承擔。

曾聽人說,世界上有兩種父母,一種是把孩子當成麻煩來養,對孩子的要求就是聽話,別煩自己就可以了;而另一種是,不怕困難,讓孩子有展現自我的機會,儘可能地去做好一件事。

在這裏,我們不能肯定哪種方法更高級,但有遠見的父母,真的不希望孩子變得唯唯諾諾,只會看臉色行事,潤物細無聲,我們想改變孩子之前,就先改變自己的,孩子就應該有孩子的天性,而父母在她身邊默默陪伴就行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