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The Lancet)近日發表了《柳葉刀特邀重大報告:關於癡呆的預防、干預和照護》2020年報告,發現調節整個生命歷程中的12種危險因素(排名第一的是聽力受損)有可能預防或延緩40%的癡呆病例發生,並提供了9條降低罹患癡呆風險的建議。

易致癡呆的可控危險因素排名

後續報告提出了一個生命歷程模型,表明可通過調節12種相關危險因素來預防或延緩全球40%癡呆的發生。

(圖源:《柳葉刀》官方微博)

這12項因素按百分比從高到低排列是:聽力受損(8%)、受教育程度較低(7%)、吸菸(5%)、抑鬱(4%)、社會孤立(4%)、創傷性腦損傷(3%)、高血壓(2%)、缺乏體育鍛煉(2%)、空氣污染(2%)、酒精攝入量大於每週21單位(1%)、肥胖(1%)、糖尿病(1%)。

聽力損失常常帶來孤立、抑鬱

在容易導致癡呆的可控因素中,聽力受損排在了第一位

很多人的聽力隨着年齡的增長而下降,聽力損失使大腦的聽覺中樞得不到有效的刺激,大腦便會將其他區域的功能分配給聽覺中樞,這就導致其他區域受到的刺激也減少,從而增加了大腦的整體負荷,導致認知能力降低,容易誘發老年癡呆(又叫阿爾茨海默病)。

研究顯示,聽力越差的人,患老年癡呆症的風險越高:聽力每下降10dB,認知能力可能“早衰”4年。輕度聽力損失的人與聽力正常的人比,日後患癡呆症的可能性要高出兩倍,中度聽力損失的人則高3倍,而對於重度聽力損失的人,則高達5倍。

此外,老年人經常因爲聽不清而需要晚輩重複說話,晚輩自然說得越來越大聲,也更加容易不耐煩,甚至搶話和催促。這樣會令老年人覺得自己被嫌棄,自己老了不中用了,隨之而來的是傷心、沮喪、無助、自卑,甚至逃避跟家人溝通和逃避社交生活,陷入自閉、孤立狀態。久而久之,老年人的心理就變得孤僻、多疑、焦慮,甚至抑鬱。

結合報告所述,聽力受損本身已經提高了罹患老年癡呆的風險,再加上聽力受損帶來的孤立、抑鬱等因素,等於是“火上加油”,進一步加速患病。

降低患癡呆風險日常要怎麼做

爲了降低罹患癡呆的風險,報告的作者提出了9項積極建議:

①鼓勵聽力受損者使用助聽器,並通過避免耳朵遭受強噪聲來減輕聽力損失。

聽損人士最好選配降噪性能較好的助聽器,日常要注意避開建築工地、KTV、酒吧、夜總會、遊樂場、機器運轉聲較大的工作間等高噪音場所。

②爲所有兒童提供初等和中等教育。

小時候錯過讀書機會的朋友們,不妨考慮重拾書本哦。

③停止吸菸並支持身邊人戒菸。

報告的作者強調這將有益於任何年齡的人羣。專家認爲,吸菸可能會擾亂耳內血管的血液流動,這可能使器官缺氧,並導致有毒廢物的聚積,進而傷害器官,包括耳朵(聽覺)。

④在中年時期甚至老年時期儘量保持積極的腦力、體力和社交活動。

尤其是聽損的朋友,選配助聽器後要耐心度過適應期,主動與家人、朋友交流,保持適量的康樂活動(如讀書、寫字、下棋、打麻將、玩撲克等)、體育鍛煉和社交生活,保證大腦接收日常的聲音刺激,保持身心健康。

⑤防止頭部損傷。

特別是從事高風險行業和運輸行業的人羣,日常要充分做好安全措施。老人家手腳不靈便的話,行動要特別小心,避免摔傷頭部。

⑥從40歲左右的中年開始,致力於將收縮壓維持在130mmHg及以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成人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時即可確診爲高血壓。

預防高血壓,日常飲食應以少油少鹽爲主,同時減少脂肪和糖的攝入;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情緒波動不要太大。

⑦減少對於空氣污染和二手菸的暴露。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吸菸與被吸菸都會影響聽力。與非菸民相比,二手菸民聽力損失的風險增加了28%。

還有研究表明,二手菸容易導致兒童患上急性中耳炎、複發性中耳炎及慢性中耳積液等耳部疾病,影響聽力發育,嚴重的會導致聽力損傷,甚至永久性耳聾。

⑧防止酒精濫用並將每週飲酒攝入量限制在21單位以內。

不同國家對“1單位”酒精的定義並不相同,而不同的酒,酒精含量也不一樣,大致給一個參考就是1個酒精單位=紅葡萄酒145ml /啤酒497ml /白酒43ml。

不過,《柳葉刀》早前的研究表明,飲酒量不論多少都有害健康,喝一滴都傷身,推翻了那些喝適量酒有益健康的理論,所以建議大家滴酒不沾。

⑨減少肥胖和糖尿病。

肥胖和糖尿病對身體的負面影響非常多,比如提高中風、聽力下降的風險。

肥胖會加重心臟負擔,影響耳內聽毛細胞的血流和氧氣供給,引起毛細胞受損。如果毛細胞無法修復就可能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失。

糖尿病病變也會波及聽神經,導致耳鳴,常伴有眩暈症狀,甚至出現突發性耳聾。

身體各部位都是有很強的關聯性,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個小小的毛病就有可能引發一連串的不良影響。

健康是我們最最最寶貴的財富,要好好愛惜身體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