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羊戶所說的膿包,通常是指羊面部、頸部出現雞蛋乃至拳頭大小的膿包,而不是指羊傳染性膿皰病(俗稱“羊口瘡”)。羊之所以會長膿包,其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葡萄球菌感染

羊面部受傷,例如蚊蟲叮咬、扎傷,羊舍環境中的葡萄球菌乘虛而入,在傷口內大量繁殖,便會出現膿腫,之後膿腫會不斷變大、變軟,也就成了養羊戶所說的膿皰,最後破潰後膿液流出便會好轉。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膿包,一般並不會造成羊的傷亡,只要破潰後流出膿液便會好轉。不過一旦有羊出現膿包,不隔離、不治療任由其在羊舍內自由活動,便有可能感染更多的羊。

遇到長膿包的羊,我們應將其隔離。如果羊精神、採食等一切正常,可不用治療,等膿包破潰流出膿液後,用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消毒即可。如果膿包發展速度較快,又遲遲不見變軟、破潰,我們可以在膿包上塗抹魚石脂,一般2~3天后膿包便會軟化,我們再用手術刀將其劃開,擠出裏面的膿液,用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乾淨,最後撒入一些青黴素粉進行消炎即可。

第二,注射不當所致

頸部注射部位也多發生膿包,主要是由於注射不當所致。首先是注射時消毒不嚴格,注射部位感染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所致;其次是某一部位長期打針或一次性注射藥液過多,不能正常吸收所致;第三注射某些具有刺激性的藥物所致,例如伊維菌素、葡萄糖酸鈣等藥物肌內注射均可造成肌肉壞死。

治療方法同葡萄球菌感染。

第三,鏈球菌感染?

還有人說羊長膿包是鏈球菌所致,對此小編並不太認同。羊鏈球菌病是一種急性熱性傳染性,除了下頜淋巴結和咽喉腫脹外,還多伴有高熱、流鼻涕、流眼淚、採食量下降等一系列症狀,因此羊面部或頸部單純的出現膿包並不是鏈球菌所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