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大家元好问曾亲眼目睹双雁的不离不弃,最后挥毫写下了“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的确,固然物各有情,但那份不离不弃的爱情却可以令天地变色。反观现实世界中又有多少痴男怨女,或者是跨越阶级,或者是跨越种族,冲破重重枷锁而追求爱情。但偏偏有这么一位北京女孩,不顾世俗眼光而冲破了国界和种族,远涉非洲大地。

这位令人惊诧的女孩名唤王丽红,作为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自幼受尽家人疼爱,这是一个中产之家,家中四口人中有都对这个最小的女孩格外关照。不久,王丽红于1992年顺利考上入到了最高学府——清华大学。恰逢九十年代末的市场经济大潮,国门在改开的号角下向世界敞开,不少外国留学生得以来到中国深造。尤其是作为对非洲的援助,最不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黑人青年都得到了丰厚的补助来中国留学。

其中一个东非国家乌干达,便是非洲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曾遭受到西方的殖民侵略,直到近现代才逐渐获得独立。但旋即陷入到了部族纷争和社会动乱,形势十分严峻。而我国从1983年便开始主动派出多批援非医疗队,不仅如此,还为其青年提供了奖学金和补助,而这位北京女孩的爱情所在,便是乌干达的来华留学生。这个非洲小子名叫苏玛,很幸运地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在非来华名额。于是,冥冥之中,远隔山海的两人最后在清华相遇。

都对未来有美好企划的两人在勤工俭学中相识,随着交往的深入,王丽红爱上了这个诚恳干练的黑人小伙,很快两人便坠入爱河。但这段感情却遭到了王丽红家人的反对:毕竟两人的家庭条件和生活习惯差异很大,尤其是乌干达很危险。但王丽红在毕业后还是义无反顾地和苏玛一同前往乌干达。没曾想,苏玛是当地酋长的儿子。按照当地一夫多妻和男尊女卑的风俗,王丽红在最开始甚至都不能自由活动。但幸运的是苏玛深爱着她,对她始终如一,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中,两人依旧坚守。

当然,王丽红的专业是外语,为了发挥所长并为中非友好做出贡献,便在当地建立起了一所中文语言学校。虽然很简陋,但王丽红每每看到孩子们求知的渴望和天真,便一直坚持了下来。多年后,昔日的大学同学曾来看望她,但已经完全看不出王丽红身上北京姑娘的影子和中产女孩的骄傲,只剩下了踏实和劳苦。但王丽红的爱情和理性在这里,这也许就是她幸福的原因了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