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疾病都會釋放出一些信號,提醒我們更早一些來注意身體的健康,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仔細觀察自身的變化,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衆所知周,糖尿病是一種血葡萄糖水平慢性增高爲特徵的代謝疾病羣,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常在幼年或青少年時期發病,比較少見。2型糖尿病一般起病比較緩慢,病程比較漫長,難以估計發病時間,早期症狀比較隱祕,難以確診,有時可能症狀也不明顯或者沒有重視,直至出現心、腦血管併發症才發現糖尿病。

其實早期我們的皮膚異常變化也可能是糖尿病的信號燈,長沙中科皮膚病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陳洪提醒:如果你發現皮膚上出現了以下病變,那就有發生糖尿病的可能,一定要多重視!

一、黑棘皮症:

黑棘皮症是糖尿病人出現的比較早期的表現,可能在血糖還沒有升高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因此這個症狀非常重要,當出現這種表現時,及時干預,進行運動、飲食及減重治療,可能糖尿病的發病就會明顯的延遲。

黑棘皮症一般分爲良性黒棘皮症和惡性黒棘皮症。良性黑棘皮症又分爲兩種情況,一種是假性黒棘皮症,一種是真性黒棘皮症。

假性黑棘皮症一般出現在肥胖人羣的頸部、腋窩、腹股溝、外生殖器、乳暈等皮膚皺褶較多的地方,皮膚粗糙發黑,表面有天鵝絨狀變化,看起來髒髒的,清洗不掉,最後可發展爲黑色疣狀贅生物。一般爲良性,同時伴肥胖,體重下降後皮膚會逐漸恢復正常。

對於不肥胖的青少年兒童,出現黒棘皮症,通常稱爲真性黒棘皮症,這時我們需要注意可能伴隨良性垂體、腎上腺和卵巢腫瘤的發生。

而惡性黒棘皮症多發於老人,皮膚損害比較廣泛、嚴重,皮膚顏色比較深,有皮膚角化,患者消瘦,幾乎都存在內臟腫瘤。大約有60%的患者皮膚症狀與內臟惡性程度同步進展;約20%的患者皮膚症狀先於惡性腫瘤數年;約20%的病人惡性腫瘤是原發的,而皮膚症狀繼發於惡性腫瘤的病變。皮膚損害明顯且逐漸加重,伴瘙癢,四肢和黏膜均可受累。

二、皮膚破損不易癒合,易於感染

出現這種症狀說明患者糖尿病病史已經比較長了,血糖很高了,要高度警惕有糖尿病皮膚損害或者糖尿病足的可能。

陳洪表示,糖尿病患者長期的高血糖會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使得各種體液含糖量較高,更有利於細菌、病毒、真菌的定居、繁殖。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高血脂可致內皮細胞損傷,單核細胞黏附,加劇了血管壁的慢性炎症反應,同時也進一步加劇內皮細胞損傷,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增值及分泌細胞因子,血管平滑肌細胞吞噬脂質變成泡沫細胞,糖尿病人的皮膚不易癒合,這是因爲糖基化後的蛋白質合成能力下降。

糖尿病患者易於發生血管病變,使血管結構和功能異常,導致局部血液循環障礙,血流緩慢組織血液供應減少,組織缺氧,影響局部組織對感染的反應,缺氧時有利於厭氧菌生長,嚴重時可引起組織壞死。

糖尿病還會引起周圍神經和自主神經病變,對外來刺激不敏感,對痛、溫、觸覺等的保護性反應減退,容易遭受損傷,而且不易早期發現,導致感染。由於周圍循環差,創傷不易癒合,下肢血管病變易致肢端缺血壞疽甚至截肢致殘。

三、足癬

足癬也就是平常說的“腳氣”,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皮膚真菌感染。表現爲足部的水皰、脫皮、皮膚髮白溼軟、糜爛、瘙癢等症狀,影響走路,易於反覆發作,是生活中比較討厭的一種傳染性皮膚疾病,對患者的交際、生活影響重大。

由於周圍血管及神經病變,糖尿病患者的皮膚極易損傷,且不容易察覺和自愈,因此糖尿病患者非常容易出現皮膚和軟組織的感染。

據瞭解,合併足癬的患者在糖尿病人中幾乎佔到了90%,很多患者出現甲癬,有些會出現手癬、股癬、女性外陰部的白色念珠菌感染等都是真菌引起的皮膚感染。並且,糖尿病合併的手足癬非常難以根除,因此陳洪建議,一旦確診,請立即就醫,自行用藥,往往容易加重病情。

四、皮膚黏膜瘙癢

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時,尿滲透壓會明顯升高,腎小管重吸收水分減少,尿量會明顯增多,可出現皮膚乾燥,皮膚角化明顯,油脂分泌減少,會出現全身皮膚瘙癢的情況,但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最爲常見的是多見於女性的外陰部,由於大量的糖分經尿道排出,高濃度的尿糖刺激局部的皮膚粘膜會出現皮膚瘙癢。如果併發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出現真菌性陰道炎,瘙癢會更加明顯,通常會有豆腐渣樣的白帶出現。當發現自己的陰道炎久治不愈的時候,要儘快進行血糖的檢查。

綜上可以看出,以上所有症狀都與血糖高有關,如果能夠及時注意到這些皮膚的異常變化,早期發現血糖異常,也不枉皮膚辛苦自己進行的改變和所受的痛苦。

通訊員黃寒梅 瀟湘晨報記者張樹波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