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海洋塑料污染之严重已经达到了“不得不重视”的地步。研究发现,海洋塑料污染在过去十年中呈指数级增长,每年有超过800万吨的塑料垃圾流入海洋,给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并导致约100万只海鸟、10万只海洋哺乳动物和不计其数的鱼类死亡。

为此生态学家与环保组织一直在想办法解决和尽量阻止塑料污染问题,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研究人员只能无奈地接受一个事实: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分解,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通过阳光和海浪等作用缓慢的物理过程来解决,这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

直到2018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告称,“磷虾很可能成为战胜海洋塑料的秘密武器”,这让全世界人民为之一振!

在这项研究报告中指出,处于食物链最底层的磷虾,可以消化5毫米以下的微型塑料,然后以更小的形式排泄回环境中。磷虾作为分布广泛数量庞大的海生甲壳类动物,它们只有曲别针大小,但仅南大洋估计就存在着数千亿吨,有它们在似乎海洋塑料污染也没那么可怕了,这让很多人长舒了一口气。很让人振奋不是吗?

然而事实真如人们想象的那般美好吗?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研人员发现,磷虾不但吃掉并分解塑料垃圾,而且吃掉的塑料量“很大”。抽样检测数据显示,磷虾肠道中有66%都是塑料碎片。

同时科研人员将每个微塑料都用荧光染料做了标记,通过显微镜跟踪磷虾吃掉它们后的情况。

研究发现,磷虾会以惊人的速度(96小时内)将体内的塑料“粉碎”,而且这些被“粉碎”后的塑料已经变成千分之一毫米左右的纳米塑料。该研究成果在2020年被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

然而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却无法让人高兴起来。因为人们发现“塑料还是那个塑料”只是变得更小了!而且塑料污染物的有害影响,可能会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加。

这听上去很疯狂?一点也不!由于被磷虾分解后的塑料碎片足够小,研究人员发现,它已经拥有穿过细胞壁的能力,因此它们可能比5毫米大小微塑料的潜在危害更大。

如果这些被磷虾分解后的纳米塑料能穿过细胞壁,那么它们就可能会在动植物体内积聚,当鸟类或鱼类等捕食磷虾或水草时,就会发生“塑料转移”,这意味着纳米塑料可能会在整个食物链当中积累,包括可能在人类体内积累,而有毒化学物质可能会附着在这些纳米塑料的表面被无限传播。

这一惊人的发现完全出乎科研人员意料,这也预示着通过磷虾等海洋生物分解出的纳米塑料,可能正向着“生物塑料”转化。它将产生怎样的潜在负面影响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塑料污染问题必然会变得更加复杂和令人担忧。而且科研人员已经证明水生植物可以在其表面附着微塑料,并传递给消费者。

虽然目前“生物塑料”对人体的直接伤害还存在不确定性,科研人员也在努力推动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知道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大多来自于人类的生活垃圾,所以不要随手丢弃垃圾,做好垃圾分类很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