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關於遠嫁的話題都會忍不住多看兩眼,而每看一眼感傷便多了一層。

我是一個遠嫁的女兒,雖然婆家距離孃家不過五個小時的車程,可每年回去的次數依舊寥寥可數。

曾經年少,總以爲離家越遠越好,總以爲遠方有自己期待的美好,於是就那樣固執地想要逃離故鄉,逃離父母的視線,去到一個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地方。

二十多歲的時候,從沒有想過離別,也從不曾想過生老病死這樣沉重的話題,總以爲世界就這麼大,想要去見誰出發便是。可是經歷了疫情的影響,經歷了奶奶的離世,看過了太多生離死別的故事,於是開始發自內心地感到離家近真好。

疫情期間,各個地方限制出行,於是過年回老家的計劃臨時取消了,也正是因爲這一臨時的改變,我錯過了見奶奶最後一面的機會。

得知奶奶去世的消息後,我和老公連夜趕回老家,到地方後已是半夜,彼時,她已經躺在了棺材裏。無論我怎樣自責,怎樣痛哭,她都再也聽不到了。失去奶奶已經使我悲傷不已,可是後來聽姑姑說奶奶臨終前一直在等沒有回家的三個孫女時,我的悲傷又更深了一層。

奶奶病重我去醫院探望的時候,曾拉着她的手給她說過年就回家看她,而她也一直在等我回去。可是疫情突發,我沒能兌現自己的諾言,她應該也深知我回不去了,而她的身體也已經熬到了極限,她實在等不了了,於是便帶着不曾相見的遺憾走了。

每次想到這裏,總會忍不住淚目,也會深深自責當初遠嫁的自己。

奶奶在世時,聽到我即將嫁到外地的消息後,眼神裏滿是落寞,她說,白養了我。我每次都會笑着安慰她,給她說我會常回家看她的。每次她都特別失落,似乎遠嫁了就回不去了一樣。

當時我只有二十多歲,沒有經歷過那麼多事,自然不能體會七十多歲的老人對親人的珍視以及對生命無常的恐懼。

曾經刷短視頻的時候,看到過的這樣的一幕:九十多歲的姐妹兩人分別時痛哭流涕。她們都老了,老到每走一步都要依靠孩子,哪怕一個小時的車程,再見面也是遙遙無期,也許,這一別將是永訣了。

那樣的畫面每看一次便會痛哭一次。由人及己,在別人的故事裏流着自己的眼淚,想到幾十年後,當我垂垂老矣,不能長途跋涉時,兄弟姐妹都不在身邊,想見一面也許都是奢望了。

每次想到那樣的畫面,都會忍不住難過,忍不住後悔當初遠嫁的決定。只是人呀,總是在失去的時候才知道珍惜,在後悔的時候才發現曾經的幼稚。

有時候,我總是在想,假如我們都能預見未來,用成年的智慧來爲年輕的自己做決定那該多好呀!只是,人生哪有那般倒着來的可能呀。

前不久,和老公商量帶外公外婆去景區旅遊,我問外婆想去哪裏。她說:“我哪都不想去,只想去看看我嬸子。”

外婆七十多歲了,她嬸子已經八十多歲了,她們都是從江蘇逃荒過來的。外婆說,小時候嬸子一直對她很好,人年紀大了,就想見見老家的人。

經歷了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才終於到達外婆嬸子家。得知我們到了,外婆嬸子弓着腰健步如飛到巷子裏接我們,她拉着外婆的手一下也不肯鬆開。她和外婆絮絮叨叨說了很多很多,關於共同認識的人,關於這些年的經歷,關於人生種種的變故。

在她的眼睛裏我看到了閃閃的淚光。

回來的時候,她在車外對着我們揮手,跟着車子走了很遠,一再邀請我們有空再來。

外婆說,年紀大了,就想見見老家的人,這輩子估計也就見這一面了。

外婆與嬸子的相見又一次觸動了我內心柔軟的角落。我又一次想到了遠嫁的自己,想到了多年以後,當我到了外婆的年紀,故鄉我是否還能回得去?那些想見的人是否還能再相遇?

年歲漸長,回家的次數卻越來越少,每次在朋友圈看到村裏的小夥伴發的圖片或視頻,看着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巷陌,熟悉的麥田,聽着熟悉的鄉音,總會一瞬間淚目。那片土地也是我的故鄉呀,可是如今我把他鄉作故鄉,卻把故鄉藏心底,我真正的故鄉到底是回不去了。

終於理解了老年人落葉歸根的故鄉情結了,也終於理解了爲何有那麼多安土重遷的思想了,可是,我卻選擇了他鄉漂泊,而故鄉卻在遠方等我。

遠嫁的女孩呀,你的故鄉也許早已不是你記憶中的模樣,那個你從小嬉戲玩耍的地方呀,總有一天會成爲你魂牽夢縈的地方,你在他鄉即使一切安然,而心卻註定將一生漂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