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马六甲海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却不知道在古代的一段时间内马六甲曾经和中国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在中国明朝时期,马六甲不仅是太平洋的门户和丁香等香料的转运地和仓储地,而且也是中国海运的终点和明朝的正式附庸国。这种关系的确立源于明朝初期发生的一场动乱。永乐皇帝1402年推翻了明朝的第二个皇帝建文帝,为了寻找在混乱中失踪的建文帝以杜绝后患,也是为了用强有力的海军来确保他在臣民中的地位。永乐皇帝派出了郑和指挥的一联串的船队去走访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一些国家和港口,向他们赠送礼物。并说服他们向明朝遣使纳贡。

早期的西方旅行家对当时马六甲和中国的紧密联系有过详细的记录。意大利旅行家(Ludovico di Varthema) 曾经在他在16世纪初出版的《行程记》中有对马六甲有这样的描述:“我们一到马六甲,便去拜见苏丹。他和他的臣民都是穆斯林,该城在大陆上,向中国纳贡。这个城市是八十年前中国决定建造的,因为这里有个很好的港口,我确实相信来到这里的船比去世界上任何地方的都多”。

据葡萄牙人阿尔布开克所写的《阿尔布开克记事》中所载:马六甲的第二位国王Xaquendarxa在生了几个儿子后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想去见见爪哇人(印尼人),暹罗人(泰国人)和所有其他已知国度都是他的附庸国的那个国王。

于是他从马六甲出发,携带了送给中国明朝国王的礼物前往北方那个遥远的大陆,旅途整整经历了三年。到中国后他也成了中国的臣属。带回了一颗小印表示他作为臣属的身份,并获准在当地铸造白蜡的小硬币,他一回到马六甲就立即下令铸造。

后来,随着葡萄牙人达迦马顺利抵达印度,打通了欧洲大陆通往亚洲和香料群岛的通道。葡萄牙殖民者来到了东南亚并开始攻打马六甲城。而当时的明朝已经把注意力转向了北方游牧民族所形成的威胁,首都也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国家最重视的是满洲和蒙古,永乐皇帝推行的重视海洋的思想被逐渐放弃。

中国对遥远东南亚海域上的封臣所受到的威胁也是鞭长莫及,爱莫能助。只能寄希望于和葡萄牙的外交行动。这样马六甲便落入欧洲殖民者之手。之后马六甲和中国的关系便渐行渐远,在葡萄牙之后又先后被荷兰和英国占领。

今天的马六甲却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城,城内到处开放着各种鲜花。这里生活着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这里的人们和睦相处,相互帮助。

马六甲的古迹大多集中在一座山丘上,最为著名的有荷兰的红教堂和古老的葡萄牙城堡遗址。

附近有一个规模很大的唐人街,街上有很多的中国地方会馆。红墙绿瓦、老式宅院依旧保留着中国古老的风俗,现在唐人街已经成为马六甲的一个著名的旅游景区。

站在马六甲的高山上,看远处马六甲海峡黄色的海水波澜不惊,海面上漂浮着几艘巨轮,很难想象这里就是世界上第二大繁忙的海峡。

葡萄牙城堡遗址前一群活波的马来学生妹在合影留念。看见拿着相机的我,摆出剪刀手。

旁边的广场上一群游客在大跳广场舞。

一位在大树下悠闲地读报的华人老伯。

纯真的年代:旁边的花园里一对腼腆的马来情侣。

无手的葡萄牙传教士圣方济塑像: 长期在远东传教,死后葬于此,据说死后尸身不腐,荷兰人不信,斩其右手,其手血流如注,荷兰人大惊,视为圣人。

马六甲博物馆前的一艘巨大的荷兰古帆船。

唐人街的一家商店里摆放的漂亮可爱的工艺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