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聊近期頗受關注的電影《八佰》。

毫無疑問,進入八月後,同時也進入了影院復工的第二個月。

而在初始復工的七月份,影院上影的影片主體多以大片重映爲主。

《當幸福來敲門》、《何以爲家》、《星際穿越》、《尋夢環遊記》等等。

雖然都是值得進影院一觀的經典好看,但終歸在影迷心中還是感覺缺少點什麼。

所以,進入影院復興期第二個月後,《八佰》的定檔,絕對對國內影視圈是件大事。

一方面,它是影院復工後,最重磅的國產新片+大片(重點在“新片”)。

另一方面,大製作且倍受期待新片的上映,等於爲影院的“復甦”又打入一針強心劑。

所以,《八佰》的上映在2020年絕對會算是標誌性事件。

它的上映所產生的效應,幾乎等同於影院復工。

《八百》上映之後,影院信心提振,影迷信心提升。

如果它最終還能取得不俗的票房,那意義將會更大。

因爲排在它身後的《唐人街探案3》、《奪冠》、《緊急救援》等大片,也會開始躍躍欲試。

當這些大片都開始積極排檔時,才真正意味着中國影院的“復甦”。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

《八佰》真能承受的住影迷的期待嗎?

當然,這個需要市場來給出答案。

不過,我們可以先從五個問題來來對它進行一番審視。

也許各位小夥伴看完之後,心中也會有一個答案。

問題一:《八佰》的片名的來由是什麼?

想確定自己對一部影片是否感興趣,是否會去看,自然需要對其有一定的瞭解。

首先,《八佰》的故事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

當時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一共有四百名戰士。

由於留守本身是戰略需要,故沒有任何外部支援。

日軍到來後,雙方展開激戰,爲壯聲威,向外聲稱有八百人。

這就是《八佰》的由來。

問題二:《八佰》爲什麼受到關注?

《八佰》作爲一部戰爭類型片,一般來說,不會像爆米花影片那樣受到關注。

《八佰》之所以很有熱度,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是2019年6月遭遇的撤檔風波,爲啥撤檔,官方給出的緣由是“技術原因”。

而關於“技術原因”到底具體是哪出了問題,這個至今沒人知道答案,所以輿論越猜測,也就讓它顯得越神祕。

第二個是電影行業人士普遍認爲《八佰》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

當時甚至有票房研究人士預測,如果它在2019年暑期上映,可能會拿到超50億的票房。

這意味着什麼呢?這意思就是說,《八佰》票房能排到中國影史前三。

因爲第一位的《戰狼2》,總票房爲56.39億。

而目前排在二、三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總票房分別爲49.34億和46.18億。

如此對比一番,想必大家也明白,《八佰》50億票房意味着什麼吧?

假設這個預測是正確的,可惜2019年也回不去了。

現在經常有人調侃自己“感覺錯過一個億”。

《八佰》簡直就是現實寫照。

問題三:《八佰》的技術原因找到了嗎?

“技術原因”是近年來很多電影遭遇的魔咒。

和很多遭遇技術原因的電影一樣,一般只要刪減掉某些情節,或者補拍結局就可以搞定此問題。

據說,現在的《八佰》和2019年版本相比,刪減了18分鐘左右。

現在影迷擔心的是,這18分鐘會不會對原影片故事造成影響。

這點目前真不敢斷言。

只能坐等上映之後看結果了。

現在所能知道的是,《八佰》可以上映,說明“技術原因”一定解決的不錯就是了。

問題四:《八佰》現在上映能收回成本嗎?

《八佰》是迄今爲止成本最高的國產戰爭片,之前有說成本超5億,現在也有說成本超6億。

折中一下,就算成本是4億,想要收回成本,起碼也得有10億以上的票房。

不過,受疫情防控影響,現在院線上座率被嚴格控制在30%以內。

在此局面下,別說拿下50億,就算是15億,也有一定困難。

可是,爲什麼《八佰》明知現在天時不佳,還要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上映呢?

這點,外部人士估計很難知道。

所以,我們也沒必要多做猜測。

只能號召大家多去影院支持《八佰》,用實際行動支持中國電影。

問題五:《八佰》的看點在哪裏?

話說回來,現在電影還沒有上映,提前談看點,貌似有點不靠譜。

但我們不妨想一想管虎導演之前的作品。

比如《殺生》、《老炮兒》、《廚子戲子痞子》等等。

管虎在嚴肅作品上的執導水平,絕對是一流的。

這點許多人都有信心。

而且在看過預告片之後發現,戰爭場面是一流的。

此外盤點下演員陣容又會發現,張譯、姜武、王千源、黃志忠、侯勇全是實打實的演技派。

這說明,羣戲絕對也是一流的。

不管票房怎麼樣吧。

樂觀估計,《八佰》會是今年國產大片中的天花板。

所以,最後只有一句話:

看就對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