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工程技術學院是在原中州大學的基礎上,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學校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已成爲“新中國成立70週年河南人民滿意的高校”“新中國成立70週年河南最具國內就業競爭力的高校”“改革開放40週年來最具有國內影響力的河南高校”。

鄭州工程技術學院位於中原腹地鄭州市的北部,坐落在美麗的黃河之濱,佔地面積1484.84畝,建築面積53.15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2.41億元。學校圖書館館藏紙介質圖書160餘萬冊,電子圖書120多萬種,擁有《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等15箇中外文數據庫。

學校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了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銳意進取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143人,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73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305人,博士學位獲得者60人,碩士641人,雙師型教師448人。學校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中原千人-基礎研究領軍人才1人,河南省優秀專家2人,國家級、省級優秀教師22人,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30人,獲省科技創新傑出人才、省科技創新傑出青年、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地方級領軍人才、地方突出貢獻人才、市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省教育廳青年骨幹教師20餘人。一大批享譽社會各界的專家、學者在校長期任教。

學校現有工學、經濟學、管理學、藝術學、文學、教育學6個學科門類。本科專業29個,專科專業40個。有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241個校內實習實訓場所,317個校外實習就業基地,3個國家級實訓基地、5個省級示範性實訓基地。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保持良好水平。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合作交流,國際化辦學水平不斷提升,先後與加拿大聖力嘉應用藝術與技術學院、英國奇切斯特學院、馬來西亞林國榮創意科技大學、澳大利亞斯文本科技大學、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日本大阪觀光大學、馬來西亞砂撈越大學等多所國外大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鄭州工程技術學院不斷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建有電動汽車電池網絡組合與維護技術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河南省大數據雙創基地、河南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中國行爲法學會國家與地方治理研究會學術研究基地、中原綠色發展研究院等各級研究平臺35個;與企業聯合建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涉及食品、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鄭州市工業主導產業。

近年來,學校以“一二三四”工程爲抓手,圍繞“建設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一定支撐作用、在省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應用型本科院校”這一戰略目標;促進學校由“專科學校向本科院校、綜合性院校嚮應用型院校”兩個轉型;實現“教學質量、管理水平、創新創業”三個躍升,確保“師資隊伍素質、教學科研水平、學生綜合能力、學校發展活力”四個“顯著增強”,全面改革整體推進,事業發展蒸蒸日上。

學校不斷拓展辦學空間,改善辦學環境。積極參與京豫、滬豫合作戰略,與北方工業大學啓動了全方位合作,與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2018年6月,在鄭州市人民政府和同濟大學的共同支持下,依託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共建的鄭州中德學院成立。2019年6月,鄭州市委宣傳部、鄭州工程技術學院部校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2019年7月1日,鄭州工程技術學院與鄭州市鄭東新區博學路黨工委聯合成立了鄭州市首家黨建學院,爲高校與地方黨委合作搭建了新平臺,構建了共建共享、融合發展、互聯互助的新格局。

學校有效推進“一校四區”建設,英才校區、金河校區、航海校區、龍子湖校區融智慧化、人文化、生態化爲一體,佔地面積2500畝的航空港新校區將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完美結合,爲學校今後的發展提供更大更好的發展空間。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鄭州工程技術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以加快河南省五大國家發展戰略和鄭州市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爲契機,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對接產業發展,以“建設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一定支撐作用,在省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爲目標,全校教職工生秉承“修德、敏學、篤行、拓新”的校訓,“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齊心協力、開拓創新,爲鄭州工程技術學院的美好明天努力奮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