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何时开始有文字,是和经济发展,社会需要,还有就是民族的自主性有关。

还有就是一些古民族有文字,但没有传承下来。现在经过对一些考古分析研究,有的专家提出匈奴已经有文字,现在的蒙古语族和突厥语族的一些民族就主张来源匈奴,但可惜的是匈奴文字没有传承下来,失去文字就失去了很多历史真相。现在研究匈奴,一般是看敌对方汉族史料,但出于敌对方记载,有情绪原因,有政治正确原因,还有就是中原对匈奴本身缺乏了解,上述这些都会影响到有关记载真实性。

阿尔泰语系能流传下来的文字,公元六世纪突厥强大以后出现的突厥文。

关于日本,对汉字传入前,是否有文字,学术界有争论,有观点认为很早就有神代文字,但也有的认为是后世伪造。汉字是通过百济在三世纪传入日本,八世纪中叶,日人始用汉字楷书的偏字,造成片假名,又用汉字草书的偏旁造为平假名,以为注汉字音,及标注日本语音之用。这样逐步发展为现在的日本文。

朝鲜半岛使用汉字的历史比日本还早很多,朝鲜一般把扶余国和高句丽都纳入他们历史,那时候就使用汉字。按朝鲜半岛的条件,应该比较早创造自己民族才对,但事实上却非常晚。这是因为历史上,朝鲜半岛非常迷恋甚至是崇拜汉文化,也就不肯发明自己文字。1443年朝鲜王朝世宗大王组织以郑麟趾、申叔舟、崔恒、成三问等一批优秀学者创造了自己文字。世宗大王是有很深朝鲜民族情节的人,也是很有作为的国王,之间韩国和朝鲜都把世宗大王视为民族英雄。

下边就分阶段,介绍一下满洲文字发展史

一、远古阶段,有自己的文字,满洲地区有的古国使用汉字

古满洲人最初使用实物符号,满洲先人在满洲大地的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中活动,为辨识路途,与族人联络,他们常用自然物做标示,或在自然物上刻出符号作为标示。例如,东海女真擅长航海,在便于出海的地方垒石为塔,作为出海地方的标记。

满洲人还实行结绳记事。满族史诗《两世罕王传》记载东海女真用结绳记事。满族一些家庭的族谱 就是用结绳记事,俗称子孙绳。

投物记事,用不同特定物分别代表相应的事物、事件及数目,记录族中或家中发生的大事。如用鱼骨、兽骨、嘎拉哈、各色小石子、小木块、豆类、贝壳、古钱币等记事。

填物记事。指选用特定的物件,填、贴、插在事先备好的白板皮或白桦皮、白木板、树干、墙壁、布锦上,代表发生的不同事件。用的代表物可以是花瓣、木片、红豆、鸟毛等。

配珠记事。满族先人佩戴一些饰品,不仅为美观,还有记事的作用,熟悉的人可以看出佩戴者一生的经历和取得的成绩。

以信物传递信息,如用鹿骨、马鞭、箭等送信,有的表示请求友好部落前来援助。有的还用火来传递信息的。

以实物做符合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随着满族先人文化的进步,开始用象形符合。

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事情,在满族一些姓氏家族中一直流传。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转变使用象形符号。前苏联学者在远东地区就发现女真人留下的象形符号,满族学者傅英仁、富育光的在民间也发现很多满族象形符号,由王松林整理发表的有满族符号三百多个。满族史诗如《萨大人》中就记载黑水地区土著人使用的象形符号。

民俗专家王松林收集的满族萨满文字符号,满族文化网曾发专文介绍过。

古满洲人在象形符号使用中,为传递信息,有的在巨大石头上画出大的抽象符号,以向远方的族人传递某种信息。还有在木片、皮革、骨头或金属上刻上抽象符号,作为信物传递信息。现在,在一些岩石上,还发现古满洲人刻的文字。

满洲地区的古国扶余国和高句丽国,可能是为方便与汉字文化圈的民族或国家交流,而使用汉文。

二、渤海国时期开始创造自己成熟的文字

如果说,在远古时期,古满洲人使用一些文字符合进行记录,类似日本传说的神代文字,是不成熟的文字。但到渤海国时期,则有了自己成熟的文字。

由满族先人靺鞨人联合高句丽遗民建立的渤海国,历史记载有文字。但早期考古发现的主要使用汉字,于是一些人断定,渤海国类似高句丽,使用的是的汉字。

但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发现大量异体字,即看着像汉字,但又不是汉字。可能是汉字无法表达或与渤海人读写差距大而发明的。通过研究渤海国与外界交流的历史,渤海国与日本的交往要比唐朝交往多很多,渤海国考古就发现有日本钱等文物,唐朝记载渤海国进行贸易往来,也有从日本来的文物。所以,很可能是渤海国学习日本文从汉字进行改造成自己的文字,也参考日本文的创字法,发明出自己的渤海文。

在汉族历史流传李白能读懂渤海的文字,也印证说明渤海国有不同于汉字的文字。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考古发现,渤海国的部分地区使用突厥文。

满族文化网在2016年5月28日发文章《重大消息,满族先人渤海人使用的渤海文有望破解!》,介绍有人买到《渤海文和汉文的对应字典》。当然有人怀疑是伪造的。但伪造一个文物容易,但要伪造出一套系统的文字,那可不是一般文物贩子所能办到。所以其真实性还是很大的。

三、大金国的女真文

在辽时期的女真人使用契丹文,契丹文是契丹人仿照汉字而发明的文字。现在看,契丹和渤海国,历史记载有世仇,说明双方来往最多,很可能渤海国在某种形式上影响契丹文化。契丹建国的五京制就来源于渤海国的五京制,而渤海国的五京制来源于高句丽的五部。

就文字发展来说,日本根据汉字发明日本文,渤海国根据日本文发明渤海文,契丹根据渤海文发明契丹文。后来的女真人又根据契丹文发明出女真文。

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大金国,金国初期对外亦使用契丹文。后根据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命令完颜希尹、叶鲁模仿契丹文创制女真字,1119年(金天辅三年)诏令颁行,此即后世所谓女真大字。20年后金熙宗又发明女真小字并颁布施行。哀宗时女真小字入传高丽。

金亡后,满洲故地的女真人还在使用女真文字。女真人与明、朝鲜等交往使用女真字。明国设四夷馆及后来的会同馆延人专习女真字以付通译需要,今存两馆所编《女真译语》。

四、满文

1986年,蒙古国立大学的沙格德尔苏伦与苏密亚巴托在距乌兰巴托200公里的肯特县巴彦霍特克郡的九峰山南中部腹地考察时,发现了女真文《九峰石壁纪功碑》,说明女真强大的时候,女真文存在于蒙古社会。

就如蒙古社会可能使用过女真文一样,在女真建立的大金被蒙古灭亡后,女真文字虽一直存在,但蒙古文也同时流行。就如渤海国内不仅有渤海文,还出现汉文、日本文、突厥文等。金亡后的女真社会,很可能也是女真文和蒙古文并用。

学术界比较流行的说法明中叶以后,女真文渐渐开始被蒙古文所代替。据《明英宗睿皇帝实录》记载:“正统九年(1445)二月甲午,玄城卫指挥撒升哈、脱脱木答鲁等奏:‘臣等四十卫无识女直字者,乞自后敕文之类第用鞑靼字。’从之。”

但满族文化网认为,当时女真人没有一个统一政权,不可能因为某个部不会女真文,就说全部的女真人都不会女真文。按历史记载,努尔哈赤的外祖父王皋及舅舅都是完颜氏的后人。王皋就精通女真文。

关于老罕王努尔哈赤起兵后,为何发明满文,只能说努尔哈赤所在的建州女真大多不会女真文,而海西女真很多是完颜后裔,至少在完颜后裔的部落里,一直流传女真文。老罕王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与外界交往还使用蒙古文,感觉是很没面子的事,这就是民族精神在里面,当然还有就说女真语用蒙古文,也非常不方面。于是老罕王命巴克什额尔德尼、扎尔固齐噶盖二人参照蒙古文字头创制满文。俗称无圈点满文或老满文。字头数目和形体与蒙古文字头大致相同。使用了30余年。

1632年清太宗皇太极令达海(1594~1632)对这种文字加以改进。达海利用在字头旁加圈加点、改变某些字头形体、增加新字头等方法,表达原来不能区分的语音,规范了词形,并改进了拼写方法,创制了专门拼写外来语的字头。改进后的满文被称有圈点满文。达海对满文的改进有六方面,1、编制十二字头。2、字旁加圈点。3、固定字形。4、确定音义。5、创制特定字母。6、使用切音。因达海对满文的贡献,满洲群推为圣人。

满洲的达海,类似发明女真文字的完颜希尹,在本民族内,是有崇高地位。

满洲文从蒙古文改造而来,但发明的有圈点等文字方法,后也被蒙古文字吸收。蒙古是分很多部落,其中蒙古的科尔沁部与女真来往最密切,女真各部之间战争,科尔沁部也常参与,这样女真文化与科尔沁文化互通的最多,所以科尔沁人使用的蒙古语和蒙古文和满洲语、满洲文就非常接近,而且据说双方交流没有语言障碍。

作者富察春兵

满族文化网原创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