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工業上世紀50年代初建立,在以蘇聯爲師引進大量不同機型基礎上,首先進行維護修理,然後逐步進入仿製以及最後的自主研發。當時創辦了不少專業研究機構,比如1956年創建的我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室——112廠的瀋陽飛機設計室,同時開啓殲教-1以及東風系列戰鬥機研製等。

殲教-1

相比專業設計機構,各大航空院校也紛紛着手打造自己的“校園練手機”,這在當時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下的一種常態。對於成長中的航空業來說,未來新鮮科研血液的加入纔是發展關鍵,如果在校園期間就能得到類似畢業設計這種動手機會,肯定在將來工作崗位上能發揮出更大作用。

今天要講到的是沈航1號農用機,由瀋陽航空工業學校(現瀋陽航空航天大學)研製。1958年7月15日,在當時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指導方針下,當時沈航決定以科研成果向國家獻禮,經過討論決定研製這款機型。原型目標機是蘇聯進口雅克-12,這是一款1947年首飛的輕型通信機,單發上單翼佈局。軍民兩用,用於通信聯絡、救護運輸,也大量用於農業運輸或噴灑作業等。

雅克-12輕型多用途飛機

1949年,我國購入雅克-12,同時將飛機及配套發動機製造權也一併獲得。1958年7月25日,學校召回了在112廠實習的飛機專業應屆畢業生,大家停止原計劃畢業設計全部投入“沈航1號”研製。這批有點經驗的學生帶着新生,然後組成的師生設計組對雅克-12進行了實機測繪,除拿到部分圖紙外其他都是依靠測繪獲得,公差較大也爲後來組裝帶來點不必要的麻煩。

沈航1號

沈航1號是單件生產,不用考慮太多工藝或批量標準,採用簡易工裝相當於人工打造。由於學校方面並不具備落錘工藝加工壓延件翼尖的能力,因此翼尖採用了木質結構跟原型有所區別,別外機翼支柱由鋁合金管材改爲鋼板焊接結構。就這兩個材料加工替代件,就可以看出當年航空工業有多落後,而且在整個試製過程由於缺乏大型機廠,很多零件就是手工捶打出來(當年軍工中木匠、鐵匠真的能發揮重大作用)。

裝配機身

就這麼邊測繪、邊加工、邊裝配,1958年10月1日完成了飛機的總裝工作。當然除發動機、飛行儀表、無線電等系統外,飛機其他部分完全由師生自行打造,可能相對粗糙一點但畢竟研製成型。10月7日,沈航1號首飛成功,在空中飛行了15分鐘順利完成任務。這是繼北京航空學院"北京一號"後,第二款學校研製上天的飛機,也是中等專業學校研製上天第一架飛機。

沈航1號
沈航1號
沈航1號

沈航1號,採用上單翼低平尾氣動佈局,後三點起落架、單發活塞發動機、四座輕型飛機。最大起飛重量1.59噸,最大飛行17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90千米/小時),最高升限4000米,最大航程470千米。艙內設1名飛行員,另外可以帶3名乘員,參考雅克-12可以用於播撒農藥、救護等,由於機體小重量又輕,可以在200米長草地完成起降相當便捷。

沈航1號
沈航1號三視圖

沈航1號首飛成功後,於當年10月13日由專用火車拉到北京,參加了全國“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展覽會”。這款小飛機相當於雅克-12的手工打造產品,由於性能上無法達到原型水平,所以在轟動一時後沒有再行發展。

雖然看似沒有結果,但對於早期航空專業學子們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動手實踐機會,這些學員後來都爲中國航空工業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沈航1號
沈航1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