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中,西米衣谷記述了1836年前後,美國向南擴張,巧取豪奪墨西哥得克薩斯領土。

1838年,埃及統治者穆罕默德·阿里拒絕繼續向奧斯曼帝國政府納貢,此舉實際上相當於宣佈獨立。

奧斯曼帝國蘇丹馬哈茂德下定決心要徹底消滅穆罕默德·阿里,於是在幼發拉底河流域集結了一支軍隊,準備進軍敘利亞,並於1839年向穆罕默德·阿里宣戰。

由於穆罕默德·阿里的統治比蘇丹殘暴得多,敘利亞大部分居民都對穆罕默德·阿里心懷不滿。與此同時,馬哈茂德還派遣了一支艦隊沿着敘利亞海岸推進,與陸軍兩路並進。

結果,陸海兩路遠征都遭遇災難性失敗。馬哈茂德手下不少部隊被埃及人用金子收買,臨陣脫逃,導致他的軍隊被打得大敗。艦隊的命運更加悲慘,艦隊指揮官把艦隊直接帶到亞歷山大港,將其獻給穆罕默德·阿里。

此時,歐洲列強適時介入。巴麥尊勳爵在倫敦召開了一次會議,英國、俄國和奧地利在會上達成一項協議。根據協議,如果穆罕默德·阿里從敘利亞撤軍,並且把奧斯曼艦隊歸還給蘇丹,那麼列強將承認他在埃及的世襲帕夏地位以及他在敘利亞的終身帕夏地位。如果穆罕默德·阿里拒絕,那麼三國的艦隊就會封鎖埃及和敘利亞。

穆罕默德·阿里拒絕了最後通牒。於是,一支英國艦隊出現在敘利亞海岸,接連摧毀貝魯特和阿卡的要塞。接着,登陸的英軍在反對穆罕默德·阿里暴政的阿拉伯起義軍的幫助下,擊敗當地的埃及佔領軍。

英國此舉激怒法國,法國甚至一度威脅要與英國開戰。但是,時任法國國王的路易·菲利普很快意識到,威脅開戰毫無作用,與實際開戰之間有着天壤之別。英國艦隊在海軍上將納皮爾的指揮下來到亞歷山大港,威脅要炮轟港口。穆罕默德·阿里擔心亞歷山大港會重蹈阿卡的覆轍,只好同意和談。他歸還了蘇丹的艦隊,恢復向蘇丹納貢,並且同意裁軍。作爲回報,他在埃及的世襲地位得到確認。他還從敘利亞撤了出來,讓敘利亞和克里特一同回到奧斯曼帝國政府的直接統治之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