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卜算子可谓写出了一种“寂寞沙洲冷”的真感情,这首词的作者就是东坡居士苏轼。

苏轼

11月26日,苏轼的传世名画《木石图》以4.636亿港币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专场成交,创下中国古画最高纪录。《木石图》是中国美术史唯一能够确定的苏轼真迹,画上还有米芾、刘良佐、俞希鲁和郭淐四个人的题跋。

草木图

苏轼的艺术成就能够达到如此高的境界。这当然与他一生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苏轼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出生地是今天四川省眉山一带。他的父亲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苏洵虽然读书很晚,但是很用功。从苏轼这个名字的含义就可以看出来:“轼”原意是车前的扶手,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是不可或缺的意思。

嘉佑元年(1056),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和十九岁的苏辙从四川赶往京城赶考。由于蜀地偏僻,再加上当时交通不够发达。走了一年,到京城时已经是嘉佑二年。那一年的策论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大笔一挥,写出的文章很受主考官的赏识。当时的主考官是欧阳修和梅尧臣,两个锐意诗文革新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当时看完苏轼的文章就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苏轼

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之下,苏轼名声大噪。当他们父子三人正要大展身手的时候,突然传来母亲去世的噩耗,父子三人回乡奔丧。丧期满了之后回京,考中了制科考试,为“百年第一”。治平二年,苏洵病逝,苏轼回乡守孝三年。三年后回朝,这个时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苏轼的很多师友包括欧阳修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熙宁四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政一些不好的地方,惹怒了王安石,这样一来,朝廷自然是待不下去了。于是,苏轼清除出京任职。

在杭州、诸城、徐州、湖州等地兜兜转转十多年。在湖州的时候,发生了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这应当是苏轼一生的重要转折点。幸亏早年间赵匡胤定下不杀士大夫的规矩,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之后,被贬黄州做团练副使,一个相当地位的职位,并没有什么实权。可是,在这种处境之下,苏轼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闲暇之余就带着家人在城东开垦一块坡地,种田补贴家用,“东坡居士”就是这个时候苏轼自己起的别号。

后来又辗转很多地方,在杭州苏轼把皇帝赏的黄金捐出疏浚西湖,并修了一条长堤,就是如今的苏堤。

苏轼

徽宗即位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在常州逝世。后来葬在了今天的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五岁。

苏轼的一生也是起起落落,兜兜转转的一生,正如他自己的诗所说: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稍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