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仁法師

導讀:今天是觀音菩薩成道吉日,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觀音菩薩的事。我們知道觀音菩薩是非常慈悲的一位菩薩,但是縱使慈悲如觀音菩薩,也有五種人是菩薩不能護佑的。那麼,是哪五種人呢?

觀音菩薩的讚詞中有一句“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這正是觀音菩薩的慈悲寫照。但是,縱使大悲如觀音菩薩,也對五種人愛莫能助。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是哪五種人?

一、作惡多端,不思悔改者

菩薩縱使慈悲,也不能違背因果。

對於那些作惡多端,又不思悔改者,就算他們拿再多的供品到寺院供養菩薩,燒再大根的香,菩薩也對他愛莫能助。

因爲造惡多者,業障深重,就算他曾有一念善心生起,但是生起的善果也極爲微小,被他的業障所覆蔽,就算菩薩慈悲加護,讓他得到更多的財富,他也沒有福報守護、任持這些財物。

這些財物終歸會被王、賊、火、水、惡子等五家所共,他終歸得不到真實受用。

明朝時,有個叫做陳荊山的人,家中供着觀音菩薩的聖像。

他生性暴躁,又好賭,每次贏了就對菩薩燒香磕頭,每次輸了就指着菩薩聖像破口大罵。

有一次,他輸了很多,悶着一肚子氣回到家中,舉起聖像就扔到廁所裏。

後來,有一天半夜時分,他的鄰居家着火,燒到他家。

他起先逃出家中,後來又不知爲何鬼使神差地回到家中廁所裏,最後被活活燒死在廁所中。

這可謂是“因地不真,果遭迂曲”的典範。

陳荊山供養菩薩只是想要賭博贏錢,菩薩慈悲護佑衆生,又怎麼會忍心看他造惡而不化導?

可惜,他執迷不悟,最終走向了不歸路,足爲後來者戒。

我們常說善願必成,菩薩是不會成就惡願的。

二、得厚財帛,無心向道者

菩薩對於那些只是貪圖世間的享受,而對衆生毫無益處的祈願者,是不會滿願的。

如果菩薩知道來祈福者,只求自己得到更好的享受,而且一旦得到了財富和地位,就會驕傲放逸,從而不再修行善法,菩薩是不會滿他的願的。

有些人因爲過去生中沒有修福報,所以今生資生受用之物比較貧乏,這時,他就會生起慚愧心,從而精進修行。

但是因爲他修行所需之物缺乏,所以,他就會祈求菩薩讓自己變得富有起來,以求資用豐足。

但是當他資用豐足之後,他就會自矜自己修行得力,感得菩薩加持護佑,從而懈怠,不再精進修行。

對於這樣發心的人,菩薩是不會滿他的願的。

三、因求不得苦,而生起修行之心者

如果祈求者善根深厚,但是若然他在菩薩滿了他的願之後,就會沉溺在世間繁瑣的細務之中,生不起絲毫出離心去修行的話,菩薩是不會滿他的願的。

有些人是再來之人,如果他覺得此生順風順水,無論所需何物都能得到,對修行興趣缺缺,只是對於世間五欲之事念念不捨,而對菩薩有所祈求的話,那菩薩爲了喚醒他宿世的善根,就會不滿他的願,讓他感受人生八苦中的求不得苦,從而生起猛利的出離心,繼續踏上修行成就之路,利樂一切有情衆生。

四、獲得財位,忘失初心者

如果來祈願者祈求金錢和地位,而以他的心性,在獲得財富和權勢之後,就會聚集種種惡因,爲衆生增加無盡的煩惱的話,就算他燒再多的香,供養再多的供品,菩薩也是不會滿他的願的。

有些人如果處於下劣之位時,還會充滿善心善念,但是一旦處於上位之後,就會忘本而爲所欲爲,早已忘記自己當年處於下位時的種種艱辛,只顧自己享受豐厚的財物福報,卻不會再去行持善法、修行佈施,造福他人。

對於這樣的人,菩薩是不會滿他的願的。

五、得厚財位,欺凌衆生者

如果有些人心意下劣,在貧賤之時,並沒有體現出來,一旦他得到了財富和地位之後,就會仗着自己的金錢和地位欺辱他人,彷彿要把自己多年以來的怨氣一口氣爆發出來一樣。

對於這樣的衆生,菩薩是不會滿他的願的。

因爲對於這樣的人,如果滿他的願,就等於賦予了他欺凌衆生的權限和方便,這是菩薩所不願意看到的。

那麼,要怎樣才能得到觀音菩薩的護念加持呢?

如果具備了至誠之心、改過遷善之心、利他之心,念念與菩薩的慈悲之心相應,自然能夠得到菩薩的護佑加持,而得到滿願。

願大家菩薩成道日吉祥!

武則天時有人自稱聖菩薩,靈異非常,卻被老安禪師一言道破真相

爲什麼佛經中常用蓮花譬喻菩薩?因爲菩薩具足這十種法

爲什麼說修行也是需要福報的呢?這個故事告訴你答案

天竺僧遠涉萬里攜來除罪神咒,曾入五臺祕寺,百年後再現蹤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