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4日,央視軍事頻道報道第73集團軍某陸航旅與海軍某艦艇大隊在福建南部海域進行了一次跨軍種艦機協同訓練,針對艦機協同指揮、跨海機降突擊等實戰科目進行強化訓練。

幾乎與此同時,本月5日首艘075型兩棲攻擊艦正式出海試航,兩件事情雖然沒有直接聯繫,但由此形成的組合拳卻預示着由海向陸戰力即將迎來新的質變。

075型兩棲攻擊艦首艦第一次試航

陸軍航空兵機羣前出海峽,蛙跳式戰法創新應用

在艦機協同訓練中,陸航直-10、直-19、直-8B、米-171等直升機依次間隔升空,組成戰術編隊依次抵近在陌生海域停泊的071型兩棲船塢運輸艦。

艦機協同訓練直升機間隔依次起飛

艦船飛行甲板起降需要克服艦體受海浪衝擊產生的左右晃動和上下浮擺,直升機也受海面氣流影響,位置判定更加困難,降落風險相較於陸地要高得多,對於陸航部隊而言無疑是一次全新挑戰。

陸航直升機抵近071型兩棲船塢運輸艦

爲此他們在直升機上加裝了可以反饋海況數據的機載設備,在與艦上指揮員密切協同配合下所有參訓直升機皆順利完成着艦訓練。

直-10武裝直升機着艦

着艦訓練過程中參訓部隊融入實戰課題,運輸直升機降落甲板後艦上特戰隊員迅速登機,武裝直升機登艦補給燃油後與運輸直升機組成戰術編隊針對模擬敵軍展開突擊登陸作戰。

直-8B着艦

陸航作訓參謀陳城對此解讀道,以往直升機受飛行距離的影響,陸航部隊主要是在陸上、近海島嶼實施機降作戰演練,爲了能夠提高直升機的作戰能力,適應更加複雜多變的海上作戰環境,我們開展了此次艦機協同訓練。

特戰隊快速登機離艦

很顯然這是依託海上起降平臺的蛙跳式戰法,該戰法最早誕生於二戰後期。

現代登陸作戰不再是諾曼底泛水突擊式的單一平面登陸作戰,而是更加強調以海上輸送、機降、空降多維一體的立體式登陸作戰,其中尤以直升機平臺爲主的機降突擊作戰效能最高。

機降登陸

觀察我方海峽作戰地理環境可知,海峽最窄處約130公里,最寬處約370公里,往返航程就是260至740公里,再算上滯空機動消耗,以及靈活選擇起降點增強戰役發起突然性要求。

海峽地理環境示意圖

即便是有800公里航程優勢的直-10武裝直升機,其作戰半徑也僅有270公里,直-8B、米-171相較之下更具劣勢的作戰半徑則更難以滿足跨海峽登陸需求。

有什麼裝備打什麼仗,071型艦仍是跨海作戰力量中堅

建立海上中繼起降場是陸航下海的戰力倍增器,實際上早在十多年前陸航裝備就已經在探索海上起降作戰,直-10曾與帶有直升機起降甲板的072A型坦克登陸艦進行過艦機合練。

直-10與072A登陸艦進行艦機合練

21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後期071型兩棲船塢運輸艦的問世則讓人眼前一亮,它除了有着強大裝載能力的世界第一大塢艙,船體中後部還開闢了相當寬闊的直升機飛行甲板,在那個渴望航母的年代071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就是軍迷最大的精神支柱

直-10與071型艦曾多次進行艦機合練

071型艦剛一問世針對該艦是兩棲船塢登陸艦還是兩棲船塢運輸艦也曾有過爭論,然而在本月福建南部海域舉行的艦機協同訓練中官方明確將其稱爲“運輸艦”則進一步實錘確認了“兩棲船塢運輸艦”的功能定位。

兩棲船塢登陸艦通常不設機庫,貨倉面積也相對狹小,但塢艙尺寸更大,強調泛水突擊兵力投送。兩棲船塢運輸艦則強調均衡裝載,配置有機庫、貨倉、塢艙,可以實施立體輸送登陸。二者均可遂行超越地平線的登陸作戰,即在敵岸灘火力點之外釋放兩棲突擊兵力實施登陸作戰。

071型艦塢艙尺寸位居世界第一

071型兩棲船塢運輸艦雖然強調均衡裝載,但也配置了世界第一大尺寸規格的塢艙,因此完美兼顧了兩棲船塢登陸艦的職能,該艦機庫可以容納4架運輸直升機,飛行甲板可同時起降兩架直升機,具有較強的垂直打擊能力,但卻難以形成類似兩棲攻擊艦的整建制空中機降能力。

071型艦飛行甲板可供兩架直升機起降

正所謂有什麼裝備打什麼仗,此時依託岸基陸軍航空兵成建制直升機兵力,並以071型兩棲船塢運輸艦爲跳板,則能形成規模龐大的機降突擊羣,同時還能提前訓練整建制機降戰法,爲兩棲攻擊艦列裝後快速形成戰力打好基礎,可謂是一箭雙鵰之舉,不但滿足現實作戰需求,也能着眼未來未雨綢繆。

兩攻武直雙劍合璧,跨海峽登陸戰力持續增強

現在“未來”已來!就在艦機協同訓練海域的北方,滬東中華造船廠承建的首艘075型兩棲攻擊艦首艦已於本月5日正式出海試航,該艦全長235米,舷寬36米,滿載排水量4萬噸以上,飛行甲板可以設置8個起降點,能夠同時指揮起降6架直升機,機庫可以容納近30架各型直升機。

075型兩棲攻擊艦用於對海登陸作戰時可以配置20架直-18直升機、10架直-10武裝直升機,在發揮海上起降場作用時,依託陸軍航空兵戰鬥潛力還將進一步放大。

075型艦飛行甲板可供6架直升機起降

預計明年下半年075型首艦將完成試航任務進入現役裝備序列,屆時各型航空兵裝備也將陸續上艦。

目前直-20、直-18等反潛、運輸、預警型直升機皆已準備就緒,唯獨海軍版武裝直升機尚未露面,但根據我軍裝備發展慣例,各型艦載機的列裝時間節點都會和載機平臺實現基本同步,海軍版武直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和大家見面。

值得一提的是直-10最新改進機型也在此次福建南部海域舉行的艦機協同訓練中閃亮登場,它就是兩年前在第12屆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亮相的直-10ME出口型自用版。

直-10ME自用版服役

該機最大亮點是換裝了功率增強版新型渦軸發動機,渦軸-9改發動機功率由930KW提升至1300KW,比當年斷供的PT6C-67C渦軸發動機的功率還要高,一舉攻克了困擾直-10十幾年的心臟病問題。

發動機功率大幅提升賦予直-10更加出色的功重比數據,即便加裝多款附加設備之後仍能保持強悍的機動性能。

重視機動性是直-10各批次型號都嚴格貫徹的性能要求,即便是沒有換髮前的直-10也擁有遠勝於同行的機動能力。多年前筆者就曾有幸在北方潮白河畔的家中抓拍過直-10進行萊維斯曼機動的視頻,當時帶給我的震撼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筆者實拍直-10萊維斯曼機動

換裝新發後,直-10ME就有了動力餘量用於加裝設備,首先是採用了向上彎曲帶有紅外抑制功能的發動機噴口,武裝直升機的天敵之一就是紅外引導的近程地空導彈,因爲後者能以肩扛、車載等多種方式設伏於直升機航路上進行偷襲,向上彎曲的尾噴口可以利用直升機旋翼工作時產生的下洗氣流進行強制冷卻,從而降低整機紅外輻射特徵。

直-10ME向上彎曲的噴口

除此之外,直-10ME發動機進氣口還加裝了防塵罩,旨在防止吸入異物,機頭與前後座艙連接處還增設了裝甲模塊,進一步提升高烈度戰場環境下生存力,而在此之前直-10直升機只能象徵性地在駕駛員座椅兩側加裝凱夫拉裝甲。

多批次直-10增掛裝甲模塊

機炮結構也出現了較大變化,由內部供彈改爲外部供彈,更利於戰時快速維護。

直-10ME機炮外部供彈

上月下旬,第83集團軍某空突旅在塞外高原進行了一系列實戰科目演練,一款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毫米波雷達制導的空地導彈首次亮相,它使直-10首次具備了發射後不管,和多目標打擊能力,幾乎與此同時《航空報》又披露了一款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超遠程空地導彈試驗成功。

重視佩劍研發是中國航空體系的固有傳統,因爲它可以加速獲得跨代戰鬥力。現如今隨着直-10改進型陸續亮相,平臺的性能優勢日益凸顯,與先進佩劍可以形成強強聯合之勢。

新型毫米波雷達制導空地導彈

總師吳希明曾明確表示,直-10綜合戰技術水平從服役到現在一直都可以排世界前三,因爲它的戰技術性能非常全面。近年來直-10西上高原東進海洋,航跡遍佈大江南北,戰場環境適應力、多任務適應性都非常出色。

直-10海軍版研發並不存在難以逾越的技術瓶頸,主要針對海上高溼高鹽工況進行適應性防腐蝕處理,將旋翼設置爲可摺疊形態,同時換裝海陸通用的觀瞄設備,在沒有攻克動力瓶頸前上述改進可以說是舉步維艱,但在直-10ME問世及其自用版已經列裝的當下這已經不是問題。

直-10機羣跨海突擊

強大的武裝直升機不僅能爲陸軍插上飛翔之翼,也能成爲兩棲立體突擊作戰的戰力倍增器。

如果說30年前我們還能用“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來喚醒海峽對岸的人們,如今我們則擁有更多手段跨過那灣淺淺的海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