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紀,起源於東湖支系孟武士威的蒙古族迅速崛起,在歐亞大陸掀起了征服的旋風,最高峯時,蒙古國東起朝鮮半島,西至波蘭,北至北冰洋,南至太平洋和波斯灣,包括亞洲和除印度半島、東南亞和日本以外的歐洲大部分地區。

13世紀,起源於東湖支系孟武士威的蒙古族迅速崛起,在歐亞大陸掀起了征服的旋風,最高峯時,蒙古國東起朝鮮半島,西至波蘭,北至北冰洋,南至太平洋和波斯灣,包括亞洲和除印度半島、東南亞和日本以外的歐洲大部分地區。

看着大蒙古帝國的領土,很多人不禁要問:爲什麼13世紀的蒙古帝國沒有徵服歐洲和北非?

1、 1235年,蒙古可汗吾國臺命令巴圖率先鋒隊吾闊臺長子蘇岱、舒奇、吐雷長子孟格、察合臺白達兒等,率15萬兵力奔赴秦察(裏海和黑海以北的突厥部落)和達烏羅斯(俄羅斯),蒙古軍隊一路走好。

到1241年冬天,蒙古人征服了俄羅斯、烏克蘭、波蘭、匈牙利、奧地利等歐洲國家,西歐和南歐國家幾乎放棄了一切抵抗的企圖,在恐懼中等待蒙古遠征軍的到來,然而,就在蒙古人集結兵力,全力準備對歐洲最致命的打擊時:“當他們經過德國直奔意大利羅馬,準備奪取全歐洲的君主教皇時”,一位來自蒙古東部領土的信使帶來了一個信息:“蒙古帝國的第二位可汗,就這樣,遠征軍最高統帥巴度決定停止戰鬥,開始班師返回東部,回東方最重要的原因是巴都想回蒙古參加大汗的告別儀式,更重要的是參加新汗的選舉。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蒙古國的沃庫泰汗不在1241年死亡,巴圖不會放棄對歐洲的進攻,重返東方,沃闊臺死後,成吉思汗的後人更加關注汗國的接班人問題,征服歐洲的戰爭並不是他們關注的焦點,蒙古軍隊征服歐洲的第一次機會就這樣隨着沃闊臺汗的死而喪失了。

2、 1252年,蒙古族蒙哥汗命令弟弟徐來武率部西進,胡利古率領的蒙古軍隊征服了“穆齊伊國”(伊斯梅因教派的宗教王國)和“哈里發國”(阿巴斯王朝,今天的伊拉克)和波斯(今天的伊朗)、大馬士革(敘利亞)、巴勒斯坦等地區。

與此同時,小土耳其人打敗了巴爾幹半島的小土耳其人,他還下令郭堪渡海沉入富浪國(即塞浦路斯島),使地中海國家大爲震驚,東羅馬朝廷和西歐耶穌會國家也派使節與胡拉古接觸,以探討伊斯蘭(伊斯蘭)國家結盟的問題,到達亞洲西南端後,胡拉古準備進攻埃及,這時,門格汗死了,胡利古不敢花,守衛敘利亞,並率領軍隊向東進軍。

1260年9月3日,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率領蒙古軍主力東回,在安傑魯特戰役中擊敗蒙古軍,佔領敘利亞,並殺死了懦夫。

在安賈魯特戰役中,他之所以在埃及被馬穆魯克王朝的突厥騎兵和其他穆斯林盟軍擊敗,主要是因爲胡拉古奪走了蒙古主力軍,留給膽小的布瓦人的蒙古軍隊太少,戰爭失敗後,蒙古進入北非的戰略被迫停止,這是蒙古軍第三次西征的結束。

在蒙古第三次西征中,蒙古軍隊準備從東南部進攻北非、入侵歐洲,進而征服北非和整個歐洲,然而,隨着門格汗的誕生,這一切都是徒勞的。

孟格汗死後,阿里·博格和忽必烈在蒙古國爭奪王位,忽必烈終於擺脫了阿里·布格之後,忽必烈面臨着以吾闊臺海都爲首的蒙古西北宗王叛亂,另一個察合臺汗國、伊爾汗國和欽察汗國建立了各自獨立的王國,大蒙古帝國分裂了,他們經常互相打仗,像曾蔭權一樣,經過三次西征,統一統一的大蒙古帝國已經不復存在,因此,分裂的大蒙古帝國再也不能集中其強大的力量對歐洲和北非發動大規模的征服戰爭,因爲他們沒有時間處理內部戰爭。

蒙古的兩次西征並沒有征服整個歐洲和北非,我認爲最主要的原因是臥闊臺和孟格的突然死亡,打亂了蒙古西征的征服計劃,新汗國建立後,蒙古國內亂不斷,內亂不斷,使蒙古國不遺餘力地征服了歐洲其他地區,北非終於躲過了一場災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