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週刊記者|曹井雪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赴考場。”對於主投香港和美國的內地QDII基金來說,上半年業績回報分化明顯,下半年主投哪一市場或成配置難題。

今年以來,歐美主要股市呈現過山車般走勢,導致出海QDII基金業績分化加劇:前七月QDII基金平均收益率超過20%,榜首端富國藍籌精選的收益率已經接近80%,規模也增至4.45億元。但是,至今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QDII產品也不在少數,特別是建信、交銀等幾家公司旗下的主動型QDII,年內似乎不約而同地遭遇業績規模“雙殺”。

海外股市風大浪急,恪守基金契約出海征戰的QDII或許需要孤注一擲的勇氣,《紅週刊》記者就注意到部分QDII“一往無前”:季報顯示,建信全球機遇QDII尋求在美股上突破,當季十大重倉中僅騰訊一隻非美股,但是開年迄今仍然負收益。更有甚者,交銀環球精選已經連續多季未在十大重倉中持有過港股了。下半年,貌似更多的QDII舵手還是對歐美股市心存忌憚,接下來或許會愈發向估值窪地的港股集中。

美股QDII業績“吊車尾”

根據《紅週刊》記者統計,截至8月6日,有近三分之一的主動權益類QDII基金今年以來的淨值增長率不足10%。而造成這部分基金業績欠佳的原因,除了對標印度和越南的產品之外,其餘業績欠佳產品的重倉標的多數爲美股。

例如主動權益類QDII建信新興市場優選和建信全球機遇,截至8月6日收盤,兩者今年以來的淨值增長率分別僅爲0.62%和0.91%。天天基金網顯示,這兩隻產品均由李博涵掌舵,而且都以美股爲主要重倉標的,前十大重倉股中美股數量達到9只。

分析兩隻產品業績欠佳的原因,以建信全球機遇爲例,格上財富研究員張婷向《紅週刊》記者坦言:“基金頗爲迷你的規模束縛了基金經理的手腳,從十大重倉股來看,美股市場中最受歡迎的五大科技股FAANG,除去奈飛外,該基金均有倉位配置,但是單一標的的佔比頗爲有限。整體來看,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佔比僅爲32%。”

具體說來,季報顯示建信全球機遇上半年末的股票倉位爲72.7%,從二季度十大重倉股來看,迄今尚未有一隻標的股能夠實現年內漲幅翻番,其中表現最好的是第五大重倉股亞馬遜,該股年內漲幅約在75%一線,疊加考慮倉位和持倉佔比的因素,持倉該股對組合的淨值貢獻僅約爲2.7%。

不盡人意的業績讓該基金本就迷你的規模“雪上加霜”,建信全球機遇二季度末的規模只有5097萬元,較去年同一時期下降了1829萬元;而同樣業績欠佳的建信新興市場優選規模只有2565萬元,二季報中也進行了預警說明:“報告期內基金資產淨值低於五千萬元超過連續20個工作日。”作爲一家頭部銀行系公募,《紅週刊》記者查閱Wind資訊發現,目前建信全球資源已經在年初轉型成被動型產品,而公司旗下的主動型QDII僅餘上述兩隻,遺憾的是這兩隻產品皆存清盤風險,而兩隻基金的現任基金經理中皆有李博涵。

天天基金網的資料顯示,作爲加拿大籍華人,李博涵目前的基金經理崗位從業年限已經超過7年,同時擁有加拿大兩家銀行的工作背景;但是任職建信以來卻遭遇到挫折,目前現任基金資產總規模僅約1.55億元,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僅約10.56%。

在季報總結中,李博涵也對未來市場的預期相對謹慎:“新冠病毒在歐洲已明顯緩和,美國受騷亂等因素影響出現二次爆發,新興市場呈現分化態勢,經濟能否如期修復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能源主題QDII集體遭遇滑鐵盧

而在主要對標美國的QDII中,全市場類的QDII還並非業績墊底者,能源主題QDII損失最爲慘重。由於今年新冠疫情以及地緣政治的影響,國際油價出現大幅波動:截至8月6日,今年以來標普500能源指數跌幅接近40%,區間最大跌幅達到58%;同時,恒生能源指數年內跌幅也約爲30%,因此重倉能源股的QDII基金幾乎集體墊底。

以諾安油氣能源爲例,今年以來該基金的淨值增長率只有-39.2%,幾乎與相關能源指數跌幅趨於一致。究其原因,從該基金的重倉投資情況來看,它主要投資於能源類股票ETF。根據基金的二季報,該基金投資基金的倉位達到67.06%,而投資股票的倉位僅爲0.05%,本質上該基金屬於FOF型的QDII。

具體看來,該基金重倉的5只基金均是能源指數ETF基金,而它們今年也無一例外出現了下跌。例如第一大重倉基金SPDROILEXP(油氣開採指數ETF),該基金年初迄今淨值回撤幅度達到43%,而其重倉的另四隻基金今年以來的淨值也分別回撤了37.1%、38.51%、35.65%和37.92%。

此前諾安油氣能源的基金經理宋青曾在季報中表示“通過持有能源股票ETF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但是在系統性風險的侵襲下國際油價整體走弱,從最終的效果看,這一策略未能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

除該基金外,年內排名靠後的還有廣發道瓊斯美國石油、南方道瓊斯美國精選和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資源等。但有所區別的是,它們主要掛鉤的還是股票類資產。然而今年以來,與石油相關的資產無一例外出現下跌,無論重倉相關的股票還是重倉相關的基金,實際都難逃淨值回撤的命運。

例如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資源,截至8月6日,該基金今年以來的淨值增長率僅爲-12.04%。從該基金的二季報來看,其重倉股都是世界大型的礦業、石油石化上市公司,世界第一大礦業公司必和必拓就是該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但今年以來的股價漲幅僅爲0.2%。而在公司重倉股中,石油石化公司的跌幅則較爲明顯,埃克森美孚、赫斯公司和雪佛龍股價分別下跌了35.02%、18.72%和25.72%,成爲基金年內淨值回撤的主要原因。但東方不亮西方亮,第二季度基金還重倉了多隻黃金股,近期國際黃金價格大漲,也部分對沖掉了此前石油股帶來的淨值回撤。

此外,《紅週刊》記者還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與其他落後的產品規模明顯縮水不同,能源主題QDII的業績雖然都處於墊底的位置,但是基金的規模卻顯著增大。諾安油氣能源和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資源二季度末的規模分別爲9.13億元和2.41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8.38億元和1.34億元。

對此,一位不願具名的基金分析師指出:“投資者的考慮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還是能源產品前期大幅下挫,讓投資者看到其中抄底的機會,從而增倉能源主題QDII。但是這個判斷並不一定合理,海外疫情還比較嚴重,能源資產也好、美股市場也好,它們都經歷了先大跌後反彈的情況,後期大幅震盪的概率較大。”

港股QDII基金整體排名靠前

《紅週刊》記者注意到,年內QDII基金業績分化較爲嚴重,除上述業績表現差的產品外,QDII基金中也不乏淨值表現出色的產品:截至最新收盤,排行榜首的富國藍籌精選的淨值已經達到77.69%,此外,廣發全球精選和匯添富全球消費的淨值增長率也均超過70%。

但記者注意到一點,業績排名靠前的QDII產品大多以港股作爲重倉品種。而有趣的一點是,部分頭部公募坐擁兩隻香港主題的QDII基金,但是在今年的二級市場中業績呈現天壤之別,例如南方基金旗下的南方香港成長和南方香港優選。Wind數據顯示,截至最新收盤,前者年內的淨值增長率達到65.78%,後者年內的淨值增長率僅爲19.75%。單純從十大重倉的標的來看,香港成長當季重倉標的中選到了嗶哩嗶哩和新高教集團兩隻翻番股,但它們沒有出現在香港優選當季的十大重倉之中。

分析開年迄今的QDII排行榜時,張婷向《紅週刊》記者表示:“今年港股的資訊科技業、醫療保健業漲幅均在40%以上,在這些行業精選個股能獲得較大的超額收益。對比看重倉美股的基金,精選個股的超額收益相對較少,因此整體表現相形見絀。”

例如富國藍籌精選,其重倉股中港股的醫藥股對淨值的貢獻尤爲明顯,該基金重倉的康希諾生物-B、春立醫療和信達生物今年以來的漲幅都超過了90%,但該基金重倉的美股則只有新東方1只。

如是背景下,老生常談的話題再度被熱議:QDII基金是否應該全線回縮到香港大本營呢?從基金二季度數據來看,QDII基金投資中國香港的比例已經達到了48.86%。對此,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經理徐成向記者指出,香港市場的流動性更多是以美聯儲或歐洲央行爲主導,海外疫情還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美聯儲在貨幣政策上的轉向尚需更多時間。下半年香港市場確定性更高、更爲寬鬆,同時南下資金已經連續16個月流入港股,提供了較好的流動性支持。

(本文發表於8月8日《紅週刊》)

(文中提及個股僅爲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