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由中共昆明市五華區委和昆明市五華區人民政府主辦,五華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承辦,五華區科學技術和信息化局及五華區文化和旅遊局協辦的“翠湖之畔·科技文化融合發展高端論壇”在五華區行政機關辦公大樓二樓報告廳舉行。

翠湖之畔·科技文化融合發展高端論壇是五華區“四個集中”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本場論壇活動以“創新驅動,文化引領”爲主題,圍繞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聚集人工智能、區塊鏈、文化創意領域的企業、創業者、院校、科研機構等,共同探討科技文化融合創新與變革和發展趨勢。該次論壇邀請了省市相關部門、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和160多家區內重點信息產業企業及文旅企業等嘉賓約300人,特邀了七位主嘉賓參與主旨演講和圓桌論壇,主旨演講圍繞人工智能、區塊鏈、文化戰略、文化強區等方面開展,圓桌論壇圍繞科技與文化如何融合發展、促進科技創新鏈與文化產業鏈相融合進行現場探討。

五華區是雲南省科技創新聚集區、昆明市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在科技文化領域底蘊深厚、資源豐富、優勢顯著。

01.五華區在科技創新方面始終走在全省前列

轄區擁有云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等11所高等院校,35家科研機構,省、市級院士工作站84個,國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86個,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3個。不斷培育、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全區擁有國家級科技中小型企業182家,高新技術企業150家,轄區內擁有各級孵化器19個,衆創空間68家,孵化器和衆創空間入駐小微企業及團隊1500餘家,孵化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全區擁有省、市級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4人,省級技術創新人才98人,省、市級科技特派員65人,省、市級科技創新團隊64個,省、市級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218人。

02.五華區不斷加快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產業發展步伐

轄區已形成國融智創人工智能產業園、金鼎山、科創大廈三個聚集區域和訊飛南亞東南亞信息科技(雲南)有限公司(科大訊飛子公司)、微想智森、盛策同輝等一批領軍企業,建設了人工智能因材施教、智慧法庭等一批示範項目。近期,區政府與科大訊飛簽署了深化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將在西北片區建立科大訊飛南亞東南亞總部和小語種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面向全省的人工智能創新創業平臺和人工智能產業中心,積極開展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政法等人工智能領域產業發展。至“十四五”末,全區人工智能及相關產業預計產值達到50億元。

今年3月份,爲加快“數字雲南”建設,聚攏區塊鏈行業資源,促進區塊鏈在各領域內的應用,由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數字經濟局)牽頭,省內、省外區塊鏈相關企事業單位、社團組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在五華區科技產業園組建了雲南省區塊鏈產業聯盟,成立了雲南省區塊鏈中心。區委、區政府爲將雲南省區塊鏈中心打造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塊鏈產業聚集區和示範應用基地,加大了對區塊鏈中心資金支持力度,主動開放政府應用場景,提供項目對接和“一條龍”服務,解決人才教育、醫療、就業等後顧之憂,圍繞科普路沿線打造區塊鏈中心產業聚集區,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效能。

03.五華區持續打造高品質歷史文化核心區

五華區作爲雲南省省會城市主城區和昆明歷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承載地,文化底蘊深厚,商貿業、旅遊業和文化產業具有較強的關聯度和相互包容性、促進性。歷史文化、人文科技教育資源和成熟的商業、金融服務體系是五華區文化產業得以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轄區以”一文一武”(國立西南聯大和雲南陸軍講武堂)爲代表的遺蹟紀錄,展示了昆明的歷史軌跡和名城風貌,昆明老街、翠湖博物館羣落、圓通寺、文廟等歷史風貌與現代都市融合共存。圍繞歷史文化名城和世界知名旅遊城市建設的要求,以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爲契機,形成了一批文旅融合的特色街區、培育了一批文旅融合的重點項目、打造了一批文旅融合的特色品牌,基本形成了“文商互動、文旅相彰、文科相促、文教相融、文體相兼”的文化發展格局。今後,五華區將着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統籌歷史文化傳承保護和挖掘利用,推進南強街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和昆明老街3A級景區申報,持續打造環翠湖博物館羣落品牌,加快勝利堂周邊提升改造和歷史風貌恢復。扶持推廣沙朗文創園、拾翠文創園等文創項目,把金鼎文創園建成年產值超50億元文創園,實現文創產業創新發展、繁榮發展。

通過本次論壇的舉辦,集聚各方智慧,以促進科技創新鏈和文化產業鏈有機銜接,力爭把五華區建設成爲全省的科技文化融合示範區。下一步,五華區還將通過政策引導、試點建設、示範打造來加快科技文化融合,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壯大,實現產業升級、動能轉換,高質量推進高品質核心區建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