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琅琊榜》的文無數,從回答,到圖文,從劇情,到人物,從主要角色,到次要角色,都寫了不少。

可小兮唯獨沒有寫在這部劇中,僅有2個截然不同的鏡頭的角色——祁王蕭景禹。

祁王的兩個鏡頭裏,一個是身爲輔政皇長子,公然上書梁帝,提出撤除懸鏡司,並與梁帝爭執的畫面;另一個,則是祁王在獄中喝下樑帝所賜毒酒的畫面。

在梅長蘇的描述中,祁王曾經在獄中留下一句話: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這句話,是對他們這段父子關係的最好總結,可這一個“不知”,早已不是他們父子之間的誤解這麼簡單。

當梅長蘇站在復仇,爲赤焰軍洗刷冤屈,涅槃歸來,心心念念扶持靖王上位的角度時,就足夠說明,梅長蘇在這件事上的盲目和偏見。

他們大約沒有想過,在這場禍事中,扳倒祁王的,從來都不是別人,而是祁王自己。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位活在臺詞中的關鍵人物,祁王蕭景禹。

01、被獨寵的皇長子

關於祁王的故事,原著裏的描述,據說有非常的多,但本文既然是基於電視劇分析的,我們就只說電視劇中所展現出來的。

在梅長蘇跟言闕的對話中,言闕曾經提到過,他,林燮,梁帝,三人曾經是生死不負的結拜兄弟,可當梁帝登基後,三人之間,就只剩下君臣二字了。

言闕這句話,是不是偏頗,我們分析後再來回答這個問題。

言闕提到,梁帝是在登基的第二年,娶了林樂瑤,林樂瑤生下皇長子蕭景禹以後,封爲宸妃的。

林樂瑤的封號,蕭景禹的名字,都代表了在皇家至高無上的寵愛和寄望。

如果說,拆散言闕和林樂瑤是爲了避免朝廷文武兩大龍頭的聯合,是爲了制衡,其實也對。但不可否認,這些時候,梁帝仍舊是帶着真情的。

縱觀梁帝的兒子裏,母親強勢的廢太子蕭景宣,性格昏庸無能,被皇后收養的譽王蕭景桓,跟皇后心有隔閡,更因爲生母“出身卑微”而自卑,一心想着討好梁帝,安靜無爭的靜妃兒子靖王蕭景琰自小跟着祁王,跟着林燮林殊,在軍營裏,肆意生長,性格一根筋到底。

可我們看看祁王,祁王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祁王是個理想化的人設,他對很多東西,都表現的極其理想化,凡事樂觀,敢於抗爭,這樣的個性是怎麼養出來的?

自然是梁帝不餘遺力養出來的了。

父親疼,母親愛,舅舅權勢滔天,自己是天之驕子,被偏愛,所以有恃無恐,這才養成了他自信高傲,滿腔理想正義,不懂收斂的個性。

除了從祁王的性格上看,劇中還有哪些可以佐證梁帝對祁王的寵愛呢?

還是言闕的話,他說過,宸妃生下了蕭景禹,看她過得好,自己也就放心了,死心了。

言闕爲什麼這麼容易就放棄對宸妃的感情呢?就像他說的,他看到了宸妃的幸福,看到了梁帝對宸妃和祁王的愛,所以他也就放心了。

至少在這個時候,梁帝對宸妃是有真情的。

接着,祁王作爲皇長子參與朝政,身邊卻沒有可以與之匹敵的對手,真的是梁帝不懂制衡,不知道要平衡各方嗎?

不是,是梁帝壓根沒想過要給他找對手。

要知道,當時和祁王一樣成年的皇子不少,梁帝若是有心要給祁王找個平衡對手,他大可以再扶持一個皇子起來,可祁王卻始終一人獨大,他依靠的是什麼?

林燮的支持是一塊,而皇帝的支持,纔是關鍵,須知,梁帝若是要掣肘於他,大可以將祁王的抱負,扼殺在搖籃裏,可梁帝卻沒這麼做。

最好的參照物,就是廢太子蕭景宣和譽王蕭景桓的鬥爭,不管他們怎麼鬥,始終都在梁帝的掌控中,而且,他們倆不管誰上,都意味着另一個的死,可梁帝卻沒有給祁王設置這樣的障礙。

他有足夠把控他們的能力,關鍵在於他想不想這麼做。

正是因爲梁帝有心將他扶持成爲英明,賢能的儲君,未來的帝王,所以給了他足夠的發展發揮空間。

02、最像梁帝的兒子

他們總說,譽王是最像梁帝的人,梁帝自己也說,譽王是最像自己的兒子,而我們早前的許多分析中,分析過,認爲譽王是最受梁帝寵愛的兒子。

其實現在回過頭再細看,會更傾向於,其實梁帝最寵愛的,最像梁帝的,是他的皇長子蕭景禹。

爲什麼說他像?我們從梁帝的上位來說。

林燮跟言闕是什麼人?有才華,有能力,有遠見,有抱負,這樣的人就像梅長蘇的那句“麒麟擇主,怎能盲目?”,他們之所以跟梁帝混在一塊,自然是因爲梁帝的賢能和理想抱負跟他們一致。

正因爲他們想要的天下,是一樣的,所以林燮和言闕將滿腔期待都放在了梁帝身上,在梁帝變了以後,林燮轉而將目標放在祁王身上。

可祁王又是和梁帝不一樣的,祁王自小被天之驕子的光環圍繞着,太多事情都理想化了,不懂韜光養晦,更不懂執政的圓滑世故,可梁帝卻是在親友的屍山血海裏走出來的帝王,他賢能,有才華抱負,但他也有手段。

只不過,這一切,在祁王輔政後,全都煙消雲散了。

蕭景禹是什麼時候被默認爲皇位繼承人的?

自然是從出生開始,祁王名字中的禹,那可是意指“堯舜大禹”的帝王啊,梁帝給他取這麼一個名字,是什麼意思?

很明顯了不是嗎?

後來,言皇后的嫡子夭折,皇長子卻在各方的呵護周全下,長大成人,早早建衙開府,然後在一衆人的保駕護航下,順利地在朝堂之上站穩腳跟。

可是,他走的,像是一條復刻梁帝當年上位的道路。

當年的梁帝之所以能夠上位,很大的原因就在於,他用自己的賢能,用自己的抱負,獲得了林燮和言闕的支持,與此同時,梁帝還取得了滑族玲瓏公主全族的支持。

而此時的祁王,擁有的,可不就是天下賢能人士的支持,以及七萬赤焰軍的支持嗎?

當年梁帝是怎麼上位的,背後的祕密玲瓏公主,猶如芒刺在背,時刻提醒着他,如今,玲瓏公主已除,可他最寵愛的兒子,卻重走了這些路,怎麼能不讓他心驚呢?

03、廢黜懸鏡司不過是個幌子

前幾日,在一篇分析文裏,曾經有網友指出,小兮的分析深度還是缺了一些,不可否認,有些東西,確實不全面,也沒想到。

但電視劇的篇幅畢竟有限,很多情節,也許原著裏有,可電視中卻是沒有的,關於祁王的許多行爲,我們都只能透過旁人之口去看,去分析。

沈追曾經在靖王面前說:不是他們想反,而是他們只要想反,就隨時可以反。

結合後續的劇情裏,梁帝在夏江的挑唆下,祕密將梅長蘇“請”進宮,這時候,靖王已經貴爲太子,儲君之尊,沒有任何意外,他一定會是未來的皇帝。

可就因爲梅長蘇這件事,他做好了抵抗到底的準備,穆王府的霓凰郡主更是說:他成天懷疑這個反,那個反的,我們就反給他看。

也就是說,此時的靖王和當年的祁王一樣,祁王雖然沒有太子名分,但他所擁有的勢力,和靖王如出一轍。

也許,他們確實跟靖王一樣,沒有反的想法,可一旦當年的梁帝觸及到了他們所在乎的東西,那麼,他們隨時就可以讓梁帝卸下皇位。

可想而知,當年的祁王黨勢力,已經達到了多麼可怕的地步,而身爲這個天下的掌權者,梁帝該怎麼看待這樣的一個兒子,又該怎麼看待這樣的一股勢力?

堂堂一國之尊,爲什麼到最後,會只剩下懸鏡司這把利器?

祁王黨勢力在不斷壯大的同時,其實也是在縮減梁帝手中的權力,祁王在朝中,已經擁有了一呼百應的能力,這樣的臣子兒子,怎麼能讓梁帝不後怕?

因爲夏江的原因,我們一直對懸鏡司有一定的誤解。

可事實上,懸鏡司只聽命於梁帝,秉持着忠君愛國的原則,不參與黨爭,不幹政,只爲皇帝辦事,是皇帝用來避免偏聽偏信,懲惡除奸的利器。

正因爲懸鏡司的這些處事風格和做事原則,讓正直忠君的夏冬都始終視爲驕傲,這樣的機構,對於朝堂之上,有利而無害,又怎麼會成爲祁王口中,必須廢黜取締的機構呢?

夏江的黑化,只能說是個人行爲,並不能代表懸鏡司。

若是祁王跟夏江之間有什麼,大可以建議撤掉夏江的懸鏡司首尊職位,而不是廢掉這樣的一個機構。

這裏面,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彎彎繞繞,我們不知道,但可以很清晰看出的,是祁王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拔除梁帝手裏唯一的刀。

撤掉一個首尊,還會有下一個首尊,於是乾脆一點,直接廢掉這個只聽梁帝命令行事的組織,這裏面的深意,不言而喻。

祁王看着沒有要逆反的跡象,但他下意識的處事裏,卻實實在在地彰顯自己要上位的心思。

淪爲階下囚之後,他仍舊有自己的骨氣,沒有向梁帝示弱半分,而梁帝也終究沒有放過這個兒子。

有句話說: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祁王之所以從一代賢王,走到淪落爲階下囚,被自己的父親賜死的地步,他自己的責任是最大的。

作爲皇子,獨享盛寵,這是梁帝給他的尊榮,可他不該忘記了,自己首先是個臣子,然後纔是個兒子,更不該忘記,他挑戰的,不是一個豪門家族的權威,而是一個帝王的尊嚴和皇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