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本田Civic思域家族引入到中國市場,已經過去了整整16年,2004年那臺搭載歐III排放標準1.6L自然吸氣四缸發動機的試水車型,以28.50萬元的售價將四門溜背車概念兜售給了見啥都新鮮的中國消費者。

而就在東風本田思域在華完成了3次換代之後,伴隨着第十代思域進入職業生涯倒計時,其終於迎來了首臺兩廂掀背車型,並被非常乾脆地命名爲了思域HATCHBACK。可我們今天所要看到的並不是國產的兩廂版,而是在北美完成的更新的一款三廂版本——思域Si HPT。

正如大衆在轎車產品當中使用的GTI/GLI、R銘牌一樣,本田也將運動轎車當中的不同性能級別銘牌分爲了Si、Type-R,而這裏的Si則代表着標準轎車與高性能轎車之間的過渡區間。

Si使得現在看到的本田思域Senda帶着比國產思域HATCHBACK(以下同國產思域兩廂),更爲強烈的運動轎車味道。其無論是在綜合動態控制,還是整體性能方面,都會讓我們瞭解到了爲什麼現在的到來的國產兩廂車,並沒有像市場預期的那樣掀起大波瀾。

同胞兄弟的三廂性能版——思域Si美規車

從前臉來看,鏡頭當中出現的思域Si美規車,幾乎與我們在國內市場見到的思域HATCHBACK一模一樣,從主進氣格柵、前保險槓的色彩噴塗,到擾流導流套件的覆蓋與樣式,二者都沒有任何細微差別。

正是在這樣的打造方式下,國產思域兩廂雖說能夠強化CIVIC銘牌在中國市場中的個性運動色彩。但14.39萬元的起售門檻,在本就已經缺少視覺新鮮感的情況下,的確會降低它的市場號召力。

而且再從細節出發,思域Si與國產思域兩廂還有更多證據可以證明相關性,我們可以說它們就是換殼關係。

與進氣格柵相融合的大燈,在啓用LED遠近光光源之後,會實用光帶+雙層密集燈珠的樣式組合,這是本田家族式設計語言中的一部分。不過,在起步售價高達15萬級國產思域兩廂身上,它卻並不是標準化配置,隨着高爾夫8在國內試生產下線,這樣的配置規格,無疑會讓鋼炮發燒友有所遲疑。

當然,非要從車輛的前端分別思域Si美規車與國產思域兩廂車的話,那麼,外後視鏡是否採用了全黑噴塗便可以立馬區分開二者。

HPT原來指的是一組輪胎

此外,在鏡頭中出現的思域Si美規車還有一個HPT的後綴,這其實是High Performance Tyre的縮寫,這意味着其將會匹配上一組來自固特異的Eagle F1 Asymmetric 2(第二代非對稱花紋/三維花紋塊設計)夏季輪胎。

這組專門爲運動動態操控而打造的輪胎,既是固特異輪胎產品中的最頂級型號之一,更是曾經在法拉利California、保時捷711 Boxster等跑車產品上的標準配置,要知道HPT套件在美規車上的花費僅爲200美元,這不到2000元人民幣的價格會讓我們看到思域Si美規車的價值所在。

Si銘牌讓國產HATCHBACK動力黯然失色

從這組能夠提升直線抓地力與過彎牽引力的輪胎開始,思域Si的動力硬件,會比此次國產的兩廂車高出兩個等級。

國產思域兩廂只有唯一的220TUBRO動力銘牌,這意味着它所搭載的地球夢1.5T發動機,僅有177Ps/220N·m的調校水平,並與更偏向平順、效率的CVT無級變速箱相匹配,後者的存在將會減少激烈操控之中的樂趣感。

相比之下,思域Si美規車會搭載着一臺地球夢1.5T高性能版,208Ps/261N·m的數據幾乎快趕上了大衆的EA888,而且保留給運動車型的6速手動變速箱,在保持較爲出色的換擋積極性的同時,也會讓思域Si將油耗保持在6.3-8.8.0L/100km之間,這對於一臺高性能鋼炮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而爲了進一步提升思域Si的動態駕駛樂趣,讓其在前驅市場保持絕對的領先地位,Si銘牌還將會把後橋上的限滑差速器作爲標配引入車輛。

在這些將會直接改善綜合性能的硬件聯繫在一塊兒,思域Si HPT車型的售價也不到18萬元,而東風本田如今國產的思域HATCHBACK,作爲一臺“三無”鋼炮,顯然丟掉了一大半的野性魅力。

評在最後

當然,與所有的第十代國產思域遭遇的問題一樣,思域Si在信息娛樂方面雖跟上了功能性,但整體的實用性與操作流暢度,都已經落後於當下市場中的主流緊湊型轎車,這也將會成爲明年春季發佈的第十一代思域的重要改造方向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