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2月1日,一代宗師葉問去世,享年79歲。第二年,1973年的7月20日,愛徒李小龍突然離世,享年僅33歲。

在那個年代,79歲算是高壽。而葉師傅曾在弟子李小龍入門時,斷言他“短命”,後果真應驗。難道,葉問先生可以神算嗎?

01

說起拜師學藝,李小龍拜葉問爲師,與西遊記中孫悟空拜菩提祖有幾分相似。

孫悟空訪遍仙島名山,當來到靈臺方寸山時,菩提祖師見後十分歡喜,對這個徒弟甚是喜愛,把從不傳授徒弟的一些絕學全都教給了孫悟空。但後來,菩提祖師發現了孫悟空的性格弱點,斷言其“日後定生不良”,於是斷絕師徒關係,將孫猴逐出師門。

1954年的某一天,李小龍出現在利達街武館的時候,葉問見到這位帥氣、強健的小夥子,不禁眼前一亮,直誇他是個習武的奇才。師傅真教,徒弟真學,師生情誼一晃就是六年。

李小龍如同孫悟空一般,天資聰慧,還勤學苦練。每天下午3點他放學後,就揹着書包到武館練武,從未間斷過。對於練武,小龍到了癡迷的程度,甚至在路上的時候都是邊走路邊出拳,真正做到了拳不離手。

按說,有這麼一名得意門生,葉師傅應該感到高興纔對。但他像菩提祖師一樣,之前透着亮的目光突然黯淡下來。過了許久,葉問緩緩開口,他說李小龍是“短命種”,驚詫了衆人。當時多數人本以爲的一句玩笑話,竟一語成讖。

當時,有些弟子對此話感到不解,便追問師傅。葉問不得意,便回答:“小龍的雙腳天生有缺陷,走路的時候有一點上下顛。普通人不一定能看出這個缺陷,走路時腳跟不到地,這正是短命相啊。

這個解釋,有點像諸葛亮憑摸出魏延腦後有反骨,就斷定其日後必反一樣。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葉問如同菩提祖師和諸葛亮,看透了孫悟空和魏延的性格特質一般,他也看到了李小龍的性格缺陷。

這個性格缺陷,就是李小龍過於剛烈,爭強好勝,好勇鬥狠。作爲中華傳統武術,搏擊並非它的唯一用途,更講究的是修爲。這就好比,孫悟空再怎麼牛逼,也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因爲只有佛法才無邊。又好如,天龍八部中,真正武功修爲最高的,不是什麼北喬峯南慕容,而是不問世事的掃地僧。

如果生性張揚,而且摻雜了功利心,那就阻礙了武術修爲達到最高境界,甚至威脅到自己的生命安全。

02

葉問對於李小龍,如同菩提祖師對於孫悟空,喜歡是真喜歡,因爲他們絕對是習武天才,但對徒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又不認同,甚至與習武者來說,是背道而馳。所以,師徒二人的感情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1971年的時候,李小龍早已成爲了國際武打巨星。他忙於事業,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去看望師傅了,再加上李小龍在發揚光大詠春拳的同時,其招術也離詠春拳越來越遠,媒體便捕風捉影,傳言師徒二人關係不和,甚至有媒體爆料二人已經絕交。

中國武術非常講究門派,每宗每派都想在武林中佔有一席之地,所以許多師傅不允許徒弟學習其他門派武功。李小龍回香港拍電影之前,在美國已經創立截拳道,被很多人視爲“詠春叛徒”,葉問肯定不會再認他做徒弟。

其實,葉問是一個非常開明和寬容的人,這種看似離經叛道的變化,葉問不僅不責怪,反而覺得很。

傳言傳到李小龍耳裏,他也顯得很緊張。他打電話給葉問:“師傅,我是小龍呀,我想問您一句,您到底還認不認我是您的徒弟呀?”對於這種情商很低的問題,其實是十分難回答的。葉問想了想回答到“認不你呀”。

李小龍聽後非常高興,隨即他請嘉禾電影集團主席兼執行董事鄒文懷,代他邀請師傅喫飯。就這樣,在彌敦道金冠酒樓,葉問與李小龍兩顆武壇巨星相會飲酒。飯茶之後,李小龍對葉問說,師徒難得一聚,希望可與師傅一起走回去。

從尖沙咀到佐敦,在香港這條最繁華的鬧市街,師徒二人相伴而行,既是師徒闊別多年後的重逢之喜,當然,也有向媒體攻破師徒不和謠言之義。

師徒依舊是師徒,但隔閡也確實存在,葉問看到的,是李小龍身上過於濃重的商業氣象。

03

李小龍在宴請葉問之後不久,李小龍再次看望師傅。但這次,他是帶着明顯的目的性來的,他希望能學得詠春拳的木人樁法,就是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經常看到的木樁功法。

李小龍開出的條件是,用一棟樓宇的代價,請葉問親自示範全部詠春木人樁法,由李氏拍攝成影片帶回美國自行學習。然而,被葉問拒絕了。許多弟子不解,覺得李小龍的條件如此優厚,葉師傅不答應實在太可惜了。

而葉問的回答是:只要求學者有心學技,則全力傳授,絕不把功夫當成商品出售,最重要的是不能厚此薄彼。在拒絕李小龍的同時,他將拳譜無償地交給了一個名叫郭富的窮徒弟。

功夫功夫,顧名思義,要想學得真功夫,必須要下苦功夫,急功近利,必將欲速而不達。臨別前,葉問不忘提醒李小龍:“小龍,你不要走得那麼快。急什麼呢?”而此刻的李小龍哪能聽得進去,也聽不懂,只是笑着說:“放心吧,師傅,我沒有事的。”

對於師傅來說,看着徒弟遠去的背景,唯有一聲深深的嘆息。

“走得太急太快”,葉問的這種擔心,最終成了李小龍過早猝死的最大誘因。李小龍逝世後,醫學專家一直就他的死因進行研究,儘管解釋頗多,莫衷一是,但芝加哥醫療檢驗部專家菲爾·金斯給出了這樣的結論:李小龍死於“缺乏睡眠及壓力太大而誘發的突發癲癇症,最終導致心臟或肺部猝然停頓。

聯想一下當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熬夜與精神壓力突然猝死,恐怕這種解釋的可信度是比較高的。

04

曾有人問:李小龍、葉問哪個更厲害?論武功,二人沒有正式比試過,不敢妄下結論。但拋開武功,葉問更加厲害,因爲,壽者,纔是勝者

葉問宗師的一生,生活平淡如水,在他身上看不到任何的名利色彩。他除了教徒弟打拳,就是到茶樓喝茶、搓小麻將,偶爾還會去看人家鬥蟋蟀,一看就是小半天。

當下社會,我們恨不得把自己的生活調成十倍速,超越所有的人,但是用力過猛,往往使運動戛然而止。而崇尚慢動作,與世無爭的生活的人,往往卻在終點時跑贏了人生。

出名趁早,光芒的背後是苦逼的酸楚,甚至生命的。孫悟空妄想成爲齊天大聖,而遭歷磨難,但他畢竟是小說中的主人公,最終將一切悟空,修身成佛。但李小龍卻生活在現實生活中,逃不過世俗與功利,最終落得個“短命種”。

師傅永遠是師傅,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不聽大師言,喫虧在眼前。慢生活不是停滯不前,更不是不思進取,而是勞逸結合,鬆弛有度,這樣方能在摔倒的時候,能夠看清腳下的路,留有重新出發的氣力。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