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张承志的电影《黑骏马》无疑是经典之作。每每读来,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的爱情,总是令人遗憾。

改编自张承志的电影《黑骏马》无疑是经典之作。每每读来,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的爱情,总是令人遗憾。

白音宝力格和索尼亚同时被草原的一位老母亲额吉养大,他们彼此深深相爱。

长大后的白音宝力格要外出参加培训班,准备培训一结束就回来娶索米娅。

然而事情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索米娅被草原的恶棍黄毛强奸,并怀了他的孩子。知道此事的白音宝力格的深受打击,他陷入无边的沮丧和痛苦之中。

更让白音宝力格伤心的是,索米娅偷偷地准备着孩子出生之后要穿的小衣服,而且为了保护肚子里的孩子,索米娅不惜得罪白音宝力格。

白音宝力格无法理解索米娅为何要不如自己的感受,这样尽力保护这个孽种。伤透了心的白音宝力格离开了草原,这一离开,他们的爱情也就此结束。

等到多年以后,白音宝力格因公事又回到草原的时候,他决定要寻找他的索米娅,他这个时候已经长大,已经理解了一切,但是当他找到索米娅时,索米娅已经嫁给了别人。

人生的很多误解让人无比遗憾。那么误解在人际交往过程当中是如何产生的呢?《沟通的艺术》一书给出了答案。这本书的作者是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他们致力于人际沟通的研究,写过很多人际沟通的教材。

《沟通的艺术》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沟通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对误解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们一起来看误解产生的原因、误解有哪些表现形式、以及我们该如何消除误解。

01误解是如何产生的?

误解来源于错误的知觉。而知觉又受生理因素、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的影响,这些因素和知觉一起构成了让我们产生误解的因素。

首先,知觉因素,如选择、组织、诠释、协商,影响我们对别人的认知。

001人总是首先注意那些对我们刺激强烈的,或者重复刺激我们的事物。

因为我们周围的信息量非常庞大,已经超出了知觉所能够承受的范围,所以知觉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选择性的处理。

这个时候那些刺激强度大的,或者是重复刺激我们的事物,就会首先引起我们的注意,或者被我们记住,而那些刺激强度小,或者不经常出现的事物就经常被我们忽略或者遗忘。

这个选择,不仅包括选择注意哪些信息,还包括选择忽略哪些信息。比如在宴会厅里大声喧哗的人,比那些安静的人更容易被我们记住。

002我们很容易按类别去组织别人的形象,从而形成刻板印象。

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套组织沟通者形象的不同方法,科学家称之为知觉基模。这些知觉基模包括外貌,社会角色,群体等。

根据外貌,我们可以把人分为美丑,高矮,胖瘦。根据社会角色,我们可以把人分为学生,妻子,公务员等等。还可以根据对方隶属的群体把人分为官员,教徒等等。

我们会认为同一类人会具有某些相同的性格。这样的认知如果正确,那么对我们认识别人很有帮助,但是如果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那么就会形成一种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过度使用分类系统进行归纳。

刻板印象,让我们认为这个群体都具有这样的性格特征,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比如,我们认为老人就是听力有障碍,还眼花。遇到老人我们通常会大声说话,放慢语速,但是如果这位老人没有这些特征,那我们的这些举动,就会很令人讨厌。

003我们对一个事件或者行为的诠释。

当一个人跟我们的交情深,或者我们对彼此之间关系的满意度比较高时,我们很可能就会对他们的行为和举止做出倾向于正面的解释。

比如“笨蛋”这个词,如果在你和爱人之间使用,就会被认为充满爱意,但是别人对你说这个词,你可能会觉得这是在责骂。

另外,我们的个人的经验也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比如有一句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我们曾经受到过伤害,那么以后在见到同类事情的时候,就会缺乏对它们的信任。

004协商也会影响我们对对方的认识。

协商指的是在一群人中间,别人对事物的看法,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看法。或者说,我们总是试图跟周围的人在看法上达成一种共识,这个过程就是协商。

比如我们本来对一个人的印象还不错,当听到周围的人对他有负面评价的时候,我们可能改变我们对他的原有印象,也倾向于对他的负面评价。

在《无合之众》这本书里,也分析到了人的这种从众心理,在群体当中,个体的思想和认识很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

其次,除了上面的知觉因素,还有生理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角色也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认知,从而影响我们对人和事的客观评价。

001生理因素。

我们对别人的认识还跟我们的生理因素有关,比如我们在非常疲劳、饥饿或者生病的时候,很可能就会对我们沟通的人有更为消极的看法。

心理学家鲍迈斯特写过一本书畅销书叫《意志力》,在这本书里,鲍美斯特也认为人在疲劳、饥饿、生病的时候,意志力就会变弱。因为人要消耗很大一部分意志力来对付这些疲劳饥饿和疾病,因此会剩下很少的意志力再来客观的评价别人。

002文化因素。

误解还跟文化因素有关,比如西方的人认为谈话在人际沟通中是一种比较积极的表现,他们不喜欢沉默。

然而亚洲人却不喜欢交谈,却喜欢沉默,有一句格言就是“言多必失”。

003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包含三个方面:性别角色,职业角色,关系角色。这三个方面都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认知。

第一是性别角色的影响。

性别角色,是指被社会所赋予的男女行为模式。比如男人就应该是阳刚的,女人就应该是阴柔的。如果违反了社会的这种期待,那么就会被认为是行为异常。

另外,男人和女人在对待世界的认知上的不同,还因为他们有不同的基因、神经和荷尔蒙等方面的差异

第二是职业角色的影响。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在看待事物的时候,会选择不同的角度,比如说医生会更重视人的健康,植物学家对植物的生长会格外敏感,气象学家习惯于观察天气的变化。

第三是关系角色的影响。

当两个人陷入恋爱关系的时候,你会发现对方有很多优点,这些优点让你着迷,也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而当两个人不再爱对方的时候,你可能会问自己:“我眼神真不好,他到底有什么值得我爱的?”

总之,生理因素、文化因素以及社会角色上的差异影响了我们对他人的正确认知,也会让我们对他人产生误解。

02误解的常见表现有哪些?

人与人的误解,经常表现为下面几种形式。

001严格要求别人,却宽待自己。

我们倾向于用最宽容的条件裁判自己,社会科学家称之为自利的偏误。

比如,如果我们总是喋喋不休地跟伴侣说话,我们会认为我们这是在积极沟通,积极交流;如果伴侣也喋喋不休地跟我们说话,我们会认为他是大嘴巴,就喜欢没有营养的八卦。

002先入为主。

对一个人形成第一印象之后,我们就会认为这个人就是这样的,在之后的交往过程当中,我们就会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第一印象是正确的,我们对这个人的看法也会向我们的第一印象靠拢。

003以自己的尺度去衡量别人。

那些对自我价值评价低的人,总是有一种自卑的心理,总是会猜想别人会以不利于自己的方式对待自己。而对自我价值评价高的人,则会把别人的行为,朝着对自己有利方向来理解,比如认为别人喜欢自己。

004最明显的最有力。

我们总容易被最显眼的事物影响。比如两个小孩儿打架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去哄那个哭得厉害的,而去责怪那个不太哭的。事实上,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个人产生矛盾,都应该负一半的责任。

03如何来消除误解?

我们了解了误解为什么会产生、误解经常有哪些表现之后,便可以找到应对误解的方法。下面三种方法应对误解很有效果。

第1种方法是运用知觉检核。

知觉检核分为三个步骤。第1步是描述你了解行为。第2步是说出你对这一行为的至少两种解释。第3步是请求对方对这一行为作出解释。

比如这段话:我跟你一路上出来,你都郁郁寡欢(对你看到行为的描述),你这是有烦心事(第一种解释),还是对我不满(第二种解释)?到底是因为什么呢?(请求澄清)

知觉检核可以避免正面冲突,它是以一种更为谦虚恭敬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知觉检核也可以从对方那里得到准确的回答,避免自己产生误解,有时候还可以为对方保留颜面。

第2种方法是要有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从对方的角度来体验世界,对对方的处境感同身受。

研究发现,同理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比如一个小孩哭,另一个小孩儿也会跟着哭,仿佛他感受到了对方的痛苦。

同理心不一定要求我们完全接受对方的观点,但至少能够让我们多一份宽容和理解,从而选择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同理心和同情是有区别的,同情指的是一种怜悯,而同理心指的是我们对对方处境的感同身受。

第3种方法要有认知复杂度。

认知复杂度,简单来说,就是人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能力。

当问题过于复杂的时候,我们仅仅用同理心和知觉检核是做不到对事物正确理解的,这时我们就要用到认知复杂度。

比较有效的方法是用枕头法,这种方法是从一群日本小学生那里发展出来的,指的是一个问题,就像枕头一样也有4个角和一个中心,所以把这种认识问题的方法称为枕头法。

枕头法从每一个角度看问题,都会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这一方法包含五个立场。

立场1,我对你错。

立场2,你对我错

立场3,双方都对,双方都错,

立场4,这个议题不重要,

立场5,前面4个立场都有道理。

比如你劳累了一天,回去发现丈夫没有做饭,而是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时候你会大发脾气。认为我这么累,你就应该给我做饭。——这立场1,我对你不对。

又想,其实你也是累了一天了需要休息,暂时看一会儿电视,迟一会做饭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不值得大发脾气。——这是立场2,你对我不对。

我累了一天你早早回家就应该做饭,你不做饭显得不够体贴,但是你迟做一会饭也没有什么要紧的,用不着大发脾气。——这是立场3,双方都对,双方都错。

是不是该早早做饭这个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要因此争吵。——立场4,这个议题不重要。

你很累,对方也想稍微休息一会儿,迟吃一顿饭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责怪对方只能把关系搞僵,而且还显得自己很苛刻。其实完全可以两个人一起来做这饭。——立场5,前面四个立场都有道理。

可见,通过认知检核,同理心,认知复杂度,我们可以大大消除误解。

总而言之,《沟通的艺术》一书,以详细的案例,给我们分析了人际沟通遇到的包括误解在内的种种问题。只要我们按照书中给的方法多练习,多思考,一定会提高我们的人际沟通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