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资治通鉴》,意为“鉴于往事,资于治道”。读通鉴,明历史规律和成功智慧。

话说在公元前221年,地处西陲的秦国吞灭六国,建立起大一统的王朝,神州陷入短暂的安宁,百姓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不用再去担心战争和兵役,朝不保夕的生活终于告一段落。查看中国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新生王朝的前期,往往会出现百姓安居乐业、国力节节攀升,君臣贤明团结等盛世表现。无论是西晋,还是北宋,都不例外,唯独秦朝不是如此。

天下百姓本就苦战争久矣,稍微宽松一点就会满足,沉下心来继续过日子,绝对不会冒着九死一生掉脑袋的风险去造反起义。奈何,雄才伟略的秦始皇帝嬴政,不断压榨着包括老秦人在内的百姓;其死后,政权被公子胡亥、权相李斯和奸宦赵高所篡,延续着暴政,民怨之沸腾,足以掀翻整个秦帝国。打起反秦第一战不是六国遗贵,不是天下名士,更不是民间豪杰,而是不起眼的瓮牖绳枢出身、戍卒身份的陈胜。

天下苦秦久矣。这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理虚言,而是包括关中巴蜀之地的秦人心声。可是,说是这样说,但选择走上起义这条路是另一码事,只有成功没有失败的征途,失败唯有一死。敢为天下先者,竟是一名不见经传的戍卒?这是大部分天下人没有想到的,闹市田野之间有救万民于水火的如此英雄!陈胜联合吴广,笼络八百戍卒,杀死押送自己的秦兵,于大泽乡斩木为旗,开启轰轰烈烈的秦末乱世!

起义之初,天下义军共尊陈胜为首领,即便这种共尊是遥尊,名义上的指挥领袖,可陈胜声望达到仅次秦始皇帝、秦二世、李斯、扶苏、项燕等的地步,大有振臂一呼、响应云集的威势。陈胜率领的义军,从起兵到建立政权,前后时间连一年都不到,威风的不得了,项羽、刘邦等人还都默默无闻。但在迅速崛起之后,陈胜及其势力也迎来了快速的衰亡。而这种衰亡,其实是早就被人预料到,有一人还做出了一个精准且歹毒的诅咒。

做出诅咒的人不是其他人,就是陈胜的岳父,史书上只记载了事迹,没有留下姓名的“小人物”。民间有谚语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瓮牖绳枢之子的陈胜做到天下义军的领袖,麾下数万人马的诸侯,以前身边那些亲戚朋友自然会主动来投靠,这是人之常情,再正常不过的了。初,陈涉既为王,其故人皆往依之。

大老远前来依附之人就有陈胜的岳父。陈胜阔了,称王了,岳父等长辈到来,陈胜没有执晚辈礼跪拜相迎,而是像对待众多宾客一样拱手示意。妻之父亦往焉,陈王以众宾待之,长揖不拜。陈胜岳父,一看,你这小子也太飘了吧,古来帝王都尊重长辈,你刚称王就这样,太不像话了!陈胜岳父准备走,不在这受这气,临走之前怒而“诅咒”,或者说是预言:“怙乱僭号,而傲长者,不能久矣!”

仗着叛乱机会,越过本分自封帝王封号,对长辈傲慢且无礼,不能长久。中国人重孝,是众所周知的,夏商周时期就有先例,后来的汉高祖欲废刘盈的太子之位,见到其身后有四位长者支持,遂放弃了。你小小一个陈胜,刚成事不久就装起来了,还搞出这么一副桀骜姿态。陈胜岳父这是在诅咒不错,但也是在告诫陈胜,不要忘本,不要得意忘形啊。

陈胜听了么?没有,岳父不辞而别,他选择跪下来道歉,可人家已经走了,这样道歉有用吗?接着的事,印证了陈胜岳父的话:先是亲朋离去,再是故旧疏远,最后竟被一小小的车夫杀害,拿其头颅领赏。这一些事情的发生,不过在数月之中。秦亡之前,称王者,除六国王室血脉外,无一有好下场。你看南方项梁,实力已至天下诸侯之首,还不是老老实实立个傀儡在台前,自己仅有武信君的爵位。

陈胜的失败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是早早注定的事。无才能德行者,骤然登上高位,落得这样的下场是智者所预料的。

通过研读琢磨《资治通鉴》,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找出进退之道。每当看到《通鉴》的故事,笔者都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历史是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前人犯过的错后人还会再犯。东汉末年,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将曹操有生之年统一天下的梦想彻底摧毁;元朝末年,朱元璋一把火烧光了占尽优势的陈友谅,其战船和军队被烧个精光,烧出个南方霸主的朱元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