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刚刚继位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大清朝算是内忧外患,但是在康熙继位不久,就先后除了鳌拜,收了台湾,平了内蒙古。可以说大清朝一时到达了巅峰。在这个时间段中,大清朝因为一直在打仗,所以国库一直是空虚的,这让大家没有钱可借。可是到了后来呢。大清不在对外打仗以后。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库也渐渐的开始充足起来。而这个时候的康熙帝也开始享乐了。六下江南,这可是康熙大帝出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每一次出巡需要半年的时间,每次得需要多少的开销呀,这就像是在雍正王朝里边老臣魏东亭,他真的没有贪污,他借钱都用在了康熙帝出巡的身上。所以有些大臣和将领都是被迫跟国库借的钱。

而太子胤礽和八王胤禩这两位借钱是两个情况。天子借钱是因为,太子做的时间太长了,太子有太多的们人了,还有太多的家仆了,想要笼络人心,钱少了是不够的。而太子一年的俸禄就那么点,就算加上士绅不纳贡得来的钱粮,也是不够的,所以太子不得不向国库借钱呀,而且太子是谁,那是未来的皇帝。可以说太子借的这个钱就没打算还过。可是太子却是没有料到,碰到了老四这么个死心眼子。不还不行了,只能铤而走险,去卖点官挣点钱吧。

胤礽也好,胤禩也罢,他们借银子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夺嫡”!九阿哥胤禟是八王党财政部的主办会计。他对整个八王党所有的资金来源、调配都有井井有条。由于基层“献金”较多,所以他对国库的银子并不倚重。而国库的大部分银子都是被主管户部的胤禩用来邀买人心借出去的。所以人情买了,但银子却大都不是胤禩欠的。

而胤礽则不同,他作为储君。未来天子仪表,是必须要讲排场的。他银子花出去,人心未必能邀买到。而且作为储君他要监国,所以轻易出不了京,所以在民间基层,没有根基,自然也没来源。

而必要花的钱,又不能少!所以向国库借是主要来源之一。另外他只能通过手下人打着自己的名义去“敲诈”那些基层求缺抱愿的。猪肉过手还留一手油呢,能到他手里的,也是被剥过皮的,更何况这名声还不好!这也是胤礽后来让手下人卖了几个实缺,凑齐银子补还亏空的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