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平常的認知中,50多歲的大媽如果帶着孩子,帶的肯定是孫輩。然而,在這個社會上,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羣體:失去獨生子女後又高齡生子的父母。

家住杭州蕭山的黃黎敏就是這個特殊羣體中的一員,2016年,她25歲的獨生子意外去世,2018年,在經歷了多次試管嬰兒後,身爲60後的她生下了女兒盼盼。

雖然已經上了年紀,但黃黎敏帶孩子比很多年輕媽媽要用心得多:盼盼6個月前,她一直堅持母乳餵養,6個月餵奶粉和輔食,每天的輔食她都親自動手做,爲此她在網上買了兩胎輔食機,搜了很多輔食食譜。 她還有一個專門的本子記錄“育兒日記”,將女兒每天的喫喝拉撒睡情況一一記錄在本子上。

“育兒日記”

雖然女兒甚是可愛,但年齡增大帶來的身體機能的衰退,卻難以彌補黃黎敏在育兒過程中的心酸和無奈。高齡備孕、懷孕、哺乳、帶孩子的她,患上了膝蓋半月板損傷,腰間椎盤突出等疾病。但這還不是最艱難的,比起身體上的疼痛,失獨帶來的痛更加讓她難以承受。

兩個快60歲的老人,帶着一個小孩子,不明真相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認爲她帶的是孫子,帶女兒去辦出生證,打疫苗時,工作人員也會要求她“讓孩子的父母來辦”,他們只能一遍遍解釋“我們就是孩子的父母”。每解釋一次,心中就痛上一分:如果兒子沒有發生意外,老倆口又何必經歷這樣的尷尬呢?

給女兒準備輔食

雖然兄妹倆相差了二十多歲,但小女兒和去世的兒子長得很像,這也讓黃黎敏常常在看着盼盼時覺得恍惚:彷彿兒子又回來了!

黃黎敏坦言:50多歲的年紀還生孩子,可能會有人質疑,覺得我們自私,但我們的喪子之痛又有多少人能懂?失去兒子後,一度覺得生無可戀,有了盼盼才覺得有了希望,如今我們就希望自己健健康康的,能陪伴女兒更長時間

同樣失獨的盛海琳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兒

我在成爲了母親後,變得格外“脆弱”了,每每看到失獨這種事情,都不忍細看,內心太難受了。我身邊也有一對50歲左右的夫妻,在車禍中失去了獨生女,一下子感覺老了十歲,後來做了好幾次試管嬰兒,但是都失敗了。最後去領養了一個小女孩,把這個小女兒當成親生女兒來疼。我們知道他家情況的,平時跟他們說話都小心翼翼的,特別怕哪句話說不對了,觸碰到他們內心的傷痛。

50多歲的高齡生孩子,在常人看來是難以理解的,而且弊端確實也有很多,但面對黃黎敏這樣的失獨母親,又有多少人忍心去責怪他們自私呢?我們只能是“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一對失獨夫妻

“在本該當奶奶的年紀,卻當了媽媽”,這不是他們一意孤行,也不是他們自私,這只是他們餘生能生活下去的唯一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