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價之寶和氏璧其實是以一個人的名字命名的,他就是扁鶴,河石壁最早的主人,也叫何氏家族。

無價之寶和氏璧其實是以一個人的名字命名的,他就是扁鶴,河石壁最早的主人,也叫何氏家族。

邊和是春秋時期楚國人,他在山上得到一塊玉石,送給了李王和楚武王,他們倆都不認識傑德,他們認爲邊和欺騙了國王,先後砍斷了他的左腳和右腳。

卞和在景山下“泣玉”後,幸運地得到了楚文王的寶藏,他讓人們把蒲公英剪成世界聞名的“河石壁”。

秦始皇統一世界後,和氏璧被刻成玉璽,成爲皇權的象徵,正面刻有李四所寫的“天命長命永昌”,它被用作“天賜皇權,合法性合法”的遺物,這也代表了皇帝的願望,即大秦王朝將世代相傳。

讓秦始皇沒想到的是,他夢寐以求的大秦萬年之夢在他去世後不久就破滅了,國寶玉璽也由紫影送給劉邦,成爲漢代的御璽。

西漢末年,外族王莽篡權,他想要的第一件事就是玉璽,王莽知道國寶就在長樂宮的太后那裏,就派表弟王順去要,太后氣憤之下,把玉璽扔在地上,被打了一角,王莽命令工匠們用黃金來彌補,因此被稱爲“鑲金玉璽”。

後來,王莽被打敗並被殺,御用衛隊高級軍官賓德將國璽傳給了維新運動的皇帝劉璇,同年,新王朝被摧毀,劉璇被紅眉軍殺了,後來劉彭子被立爲皇帝,就這樣,玉璽換了主人劉彭子。

建武三年(27年),紅眉軍戰敗,劉彭子向劉秀投降,將國寶交給漢武帝劉秀,東漢末年,漢鹹帝即位曹丕,玉璽落入曹魏手中,曹丕要求人們在玉璽的側面刻上“衛守漢傳國璽”的字樣,顯示了曹魏皇權的合法性。

此後,魏晉南北朝數百年間,玉璽也隨着政權更迭而易主。

隋朝統一世界後,玉璽落入隋朝文帝之手,再傳給李朝和唐朝,唐朝末年,天下一片混亂,朱全忠廢除了唐朝的愛帝,奪取了國璽,修建了後梁,16年後,後梁滅亡,建立了晚唐,玉璽被轉移到晚唐,隨着晚唐皇帝李從科自焚身亡,玉璽在漫長的歷史中消失,至今下落不明。

公元951年,郭維起義,建立了“周”,郭維成爲後周的太祖,他遍尋全國,找不到御璽,他們不得不刻兩個印章,如“神寶皇帝”,後來被用來傳播到北宋。

北宋時,一個叫段毅的農民在耕作時發現了這枚印章,據史料記載,朝廷有13位學者證實,這枚印章是大秦所制,當然,很多人懷疑它的真實性。

到了北宋末年,愛好書畫的宋徽宗對國事並不熟悉,也不在乎玉璽的真僞,他加了十枚印章,靖康事變期間,端倪發現的“玉璽”被晉國人洗劫一空,隨即消失。

後來,朱元璋稱自己爲皇帝,找不到任何痕跡,大多數史學家認爲,御璽在晚唐李從科手中已經消失。

其實,御璽的價值不在於玉璽本身,最多不過是塊好玉,真正有價值的是玉璽背後的政治背景,從秦始皇時期到後世,歷經多個朝代,它不僅僅是玉,它代表着合法合法的皇權。

從玉璽消失到清末,河石壁的傳說從未停止過,在利益的驅使下,無數人提出了這個想法,因此,有許多假玉璽。

真正的國寶去了哪裏一直是個謎,也許埋在未知的地方,希望有一天能再次見到太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