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一片土地,滲透着多少祖先光榮的足跡,不管是湖泊或是煤田的“黑色”裏,人們都能看見,還是好好地保護吧。

兩年前的這個時候,我沿着祁連山北麓即甘肅河西走廊段行走了整整4個月,系統採訪與考察了那裏祁連山的生態保護,歸來後寫了一本書《祁連山啓示錄》。也是從那個時候起,我就有了一種想法,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去祁連山南麓的青海去看一看,做做同樣的功課,讓我們書寫的祁連山生態保護完整起來——一座山,不能只寫北邊而不寫南邊,那樣很不完整,也談不上什麼啓示。

事實上,祁連山很有意思,甘肅河西走廊的人叫它南山,而青海人是不是叫它北山我就不太清楚了。山北山南,因爲氣候和海拔的差異,造就了不同的人文景觀。河西走廊因爲海拔低、氣候適宜直接催生了絲綢之路於此的繁榮。比方說反映經濟與貿易生活的夜市,最早就誕生在武威,而河西走廊的那些城市地名,也因爲絲路的存在,在歷史的長河裏變得格外大氣和響亮。相對地,青海的那一邊,卻有些默默無聞或者人跡罕至的意思。不過,這都是一種感覺上的存在,青海那一邊的絲綢之路其實並不寂寞。

歷史地來看,祁連山南麓青海絲路一有機會就會通過祁連山間的通道,與河西走廊的絲路匯合,而兩地人民也是通過這些通道聯繫的。最著名的扁都口,但也不止於此。比方說,從甘肅天祝、敦煌都有專門去青海的公路,它們在祁連山的首尾,都是兩地人民當年相互貿易與交流的見證。另外,祁連山中還有一些“祕道”,可以讓兩地相通,在歷史上也曾有過依靠駝馬的貿易往來,今天,雖還未修建專門的公路,但是也歷史上兩地溝通的事實存在。

所以,在我看來,祁連山似乎有着這樣的一種意味——長城的意味——有人說長城是一種阻隔,但現代學者研究發現,長城沿線的交換與貿易非常繁榮,祁連山也是這個樣子,作爲山,的確是一種阻隔,但山間的那些崎嶇小路卻直接導致了兩地經濟互動的緊密,有着太多的歷史數據值得人們去關注、去研究。

祁連山北麓即甘肅河西走廊段的行走,我一直關注那些從祁連山間奔撲而來的河流,它們都是河西走廊的生命之源,黑河便是重要的一條,最終流入內蒙古額濟納的居延海,在那裏,還有歷史上有名的黑城,因爲黑河水源的有限,莫名地消失,最終被稱爲死城。黑河在這邊流,黑海卻在那一邊,青海的那邊,被叫做哈拉湖,祁連山不但爲兩地提供了水源,也留下了一串串意味深長又有趣的地名。

哈拉湖是青藏高原上內陸流域一個大型鹹水湖,該塊溼地分佈着大大小小數十個湖泡,常年蓄水,屬淺水小型湖泡,大面積爲沼澤地。是青海第二大湖泊,又稱黑海,湖泊面積625.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077米,屬鹹水湖。

哈拉湖所在的地方叫哈拉湖盆地,盆地河流多數注入哈拉湖,少數注入哈拉湖子湖,有40餘條,其中最大是奧果吐爾烏蘭郭勒,處於哈拉湖西,發源於奧果吐爾烏蘭山西北坡,向東南流入哈拉湖。河道長49. 3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 33立方米/秒。還有哈夏圖河、哈爾贊河、哈日達吾河、哈日古爾哈河、崗納力格河、蘇令郭勒河等等。

哈拉湖深藏在祁連山環抱的腹地,是鮮爲人知的高原鹹水湖,距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德令哈市直線距離僅200公里,據說,因爲是鹹水湖,在當地知道它的人也是寥寥無幾。

哈拉湖有高等植物400餘種,動物資源極爲豐富,有無脊椎動物500餘種,脊椎動物339種,其中魚類53種(特別是大種羣湟魚),兩棲類6種,爬行類8種,鳥類242種,獸類30種。鳥類中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7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35種,省級重點保護鳥類50種,也是雁鴨類、鷸類和鷗類的重要繁殖地,這塊溼地當時被認爲是我國北方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溼地生態系統,集自然性、典型性、稀有性、多樣性於一體。

按照古老的傳說,哈拉湖這個聖湖有九道險關阻隔,其中有難以跨越的雪山沼澤,還有兇猛而狡詐的野獸,更有甚者傳說湖中還有水怪興風作浪。因此,當地牧民極少到那裏放牧,而外來人更是難以靠近。也許正是因爲這個原因,2017年11月,根據遙感監測數據顯示,哈拉湖面積顯著增大,已達到625.06平方公里,爲近52年來最大值。

這令人欣慰,也是哈拉湖這個被黑海的聖湖在青海高原的生態孕育。但是,哈拉湖並不黑色的,它一如高原生態的晶瑩剔透的心,能映照出每一個人的顏容。而它所在的這個區域實際屬於青海天峻縣,我們通過下面這張旅遊地圖就能將它看個清楚明白。

天峻縣隸屬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於青海湖西北部、柴達木盆地東緣,東鄰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和剛察縣,南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西毗德令哈市,西北與甘肅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爲界。是海西州唯一的牧業縣,煤炭和畜牧業是主要產業。

天峻縣名因境內的環青海湖十三名山之一的“天峻山”音譯而來,漢代以前,這裏爲羌地。漢以後,除宋初這裏曾爲吐蕃角廝羅地方政權轄區外,其餘朝代,這裏一直是中原王朝的轄區。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編定青海蒙古29旗,天峻東部爲和碩特北前旗駐牧地,西部爲和碩特北右末旗駐牧地,錄欽差辦理青海蒙古番於事務大臣(統稱西寧辦事大臣)管轄。清咸豐初年,藏族部落汪什代海部遷至天峻縣境駐牧。1949年10月16日,汪什代海(天峻)解放,1954年7月25日,正式成立天峻藏族自治區(縣級),錄海西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區(專區級)。

文字進行到這裏,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命題便出現了:被稱爲黑海的哈拉湖與黑色其實沒有多少關係,就像天峻縣的地名與黑色無關一樣,但天峻縣的礦產煤炭卻的確是黑色的。而它們之間也因爲這種顏色,讓人有了某種讓人感到心痛的關聯。

木裏鎮,位於天峻縣縣境北部,距縣府駐地166公里,分佈有永久凍土區,境內儲存大量煤。據統計,煤炭儲存量達33億噸,佔青海省全省煤炭儲量的67%。先後有慶華公司、義海公司、興青公司、江倉能源、青海焦煤、聖雄公司、中地礦等企業進駐木裏開發煤炭資源。

人們熟知的木裏煤田就是因爲這個鎮而得名的。其位於海北藏族自治州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交界處的大通河上游盆地中,橫跨海西、海北兩州,主要部分江倉河以西位於天峻縣木裏鄉,由江倉區、聚乎更區、弧山區、哆嗦貢瑪區組成,距省會西寧市約450公里,是青海省唯一的焦煤資源整裝勘查區域。

青青的湖泊被稱爲“黑色”,卻沒有一點黑色的樣子;廣闊的煤田沒有被稱爲“黑色”,卻是地地道道的黑色的樣子。一個徒有虛名,一個名符其實,雖說都是黑色(按古人的概念,都是中國北方的顏色,北方屬水爲黑色),卻成了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是護湖呢,還是取煤呢?而世界上是很少有魚與熊掌兼得的好事的。

事實上,在河西走廊祁連山的採訪裏,我也曾在扁都口等處無望過山南,遙想當年,天峻縣應該是這樣一個地方——漢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誘卑禾羌獻地,置西海郡,天峻歸西海郡轄地……隋煬帝大業五年(公元609年)年破吐谷渾國,在其故地設置郡縣、其中西海郡治吐谷渾故都伏俟城,領宣德、威定二縣,天峻地區爲宣德縣地。隋亡,吐谷渾復其故地……一片土地,滲透着多少祖先光榮的足跡,不管是湖泊或是煤田的“黑色”裏,人們都能看見,還是好好地保護吧。

(本文配圖爲美麗天峻,圖片來自青海旅遊)

相關文章